1.什么是古诗的主题1.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2 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小楼昨日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 《望庐山瀑布》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 《山中杂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4: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5花;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过故人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6:家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回乡偶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诗歌的主题和题材有什么不同主题是诗歌的内容,诗歌分类鉴赏指导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 (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写景诗 (一)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三、咏物言志诗。 (一)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遭、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 “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 其实。 3.诗歌的题材是什么意思古代诗歌的题材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 现代诗歌的题材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或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古代诗歌题材: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现代诗歌题材: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什么叫诗歌的主题,怎么才能有诗歌的主题首先是多看, 可以从诗经,乐府之类的先秦两汉的诗歌看起,因为后来的唐诗宋词都是用的那里边的典故。 其次,是如何用韵的问题,这方面有专门的文章,看维基百科里边关于诗歌的文章就有理论基础了。 我也不会写诗,只是喜欢读诗而已,我想能看懂别人的是第一步吧。 至于自己写诗我觉得应该从多背唐诗开始。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订籂斥饺俪祭筹熄船陇积累是关键,模仿是起步,可以先学填词诗,就是用原来诗歌的每句的末尾字,然后替换每句前边的一个或者几个字,但是,替换的时候注意平仄也要遵循原来的诗歌,这样就像是用一个模板去作诗。 同时,诗歌的主题可以先从描写实物开始练习,比如一个池塘, 一个山水,一个人等等, 然后再练习描写一些虚幻的东西,比如一种情感, 一种心境,等等呢。 中国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借物抒情和借景抒情,先描写景或物,然后利用比兴的手法,抒情, 遵循这个思路,你是不是可以试试? 希望有帮助。 5.【冰心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最佳答案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我们都是自然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冰心爱大海,由对大海的热爱,扩展到对大自然的爱.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6.一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中心。比如《长恨歌》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1、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2、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阮籍等人作品,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以来则专指通过意象写意类文字,如朦胧诗等。 3、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最常见的诗分为:五言、五律、七言、七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诗经。 7.一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意思就是作者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意思。 词目:主题 拼音:zhǔ tí 英文:a theme a subject a motif the burden the subject matter the key subject a topical subject 1、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2、(狭义)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3、(广义)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4、主题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 8.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译文: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我就不再多说什么。 主题: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总结:慷慨不平的抗争精神! 满意请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