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渭河诗经

1.写渭水之盟的古诗

1.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唐. 贾岛

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唐. 许浑

3.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唐. 王维

4.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齐天乐》北宋. 周邦彦

5.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渭城少年行》唐. 崔颢

6.渭水寒渐落,离离蒲稗苗。

--《渭村雨归》唐. 白居易

7.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

--《江南遇天宝乐叟》唐. 白居易

8.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君子有所思行》唐. 李白

9.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杂诗二十首》唐. 杜甫

10.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唐. 李商隐

2.诗经中的那条河在哪儿

中国文明因江河而兴,中国文学以《诗经》而盛。先民在识水用水的同时,也敬畏并崇拜着水,所以在《诗经》中,记录下来丰富多彩的江河故事,那么对于黄河又记录下了哪些故事呢?

《卫风·河广》写道:“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中所咏的是旅居卫国的宋人,思归不能,面对河水,反复吟唱。

黄河

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时候,我19岁。

我是怀着瞻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想法奔赴黄河边的。

到了位于孟津的黄河边,第一眼看到黄河时,有些不相信这就是黄河,我以为只是我家旁边的那条河雨季涨水了,除了水面更宽阔些,河水更浑浊些,似乎没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的感觉。

孟津

后来我才知道,黄河小浪底水电站正是选址在孟津县附近,那时候已经开始截流蓄水,我自然已经不可能欣赏到“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波澜壮阔了。不过我用随身携带的杯子舀了一杯黄河水,体会了一下“一杯河水半杯沙”,确实无愧乎黄河的名字。

小浪底水电站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亘古不息地流淌,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既是《诗经》的精神家园,也是发源地。《诗经》直接写到黄河的达15篇之多,而若是将写到黄河支流如泾河、渭河的都包括进去,与黄河相关的篇章超过30篇,生动翔实地记载了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小冰河期对国家变迁人口迁徙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劳作的情景。在我们先民的眼里,这条河流宽广博大,明媚嬗变,富有灵性,多情而又慷慨,赐予她的子民们宝贵的生活资源和精神财富。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历史时期黄河不断决口、泛滥和改道,对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曾经黄河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悬河”。《卫风·硕人》里的“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详实地记载了黄河北流入海的史实,给我们研究黄河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开封

长期以来,黄河水患都困扰着两岸的居民。参加工作后,我有一次出差到开封,参观开封的历史名胜。同行的老师开玩笑说,别的地方历史名胜是不是现代人造的不知道,但是千年古城开封的古迹一定都是保留在这个地方的。黄河曾经数次淹没开封城,而英雄的开封人民硬是一次次原地重建,现在的开封,据说地下叠压着6座古城,有童谣流传至今: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了好几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给了我们的先民享用不尽的资源,也给了他们用之不尽的智慧。有了黄河,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城市和村落,黄河赋予我们生活以活力,赋予我们思想以灵魂,未来,我们还将伴着黄河一路走下去。

3.解释“泾渭分明”

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其?b。”

泾河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在咸阳汇入渭河。 2400多年以前的周朝,黄土高原还是草木茂盛,鸟兽群集,当时的泾水和渭河平原畜牧业发达。

时至春秋,秦国灭掉渭河中上游十二国后,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发展农业,渭河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浑浊。而此时泾水谷地尚未开发,人们还过着游牧生活,所以泾水较渭河清澈,故有“泾渭分明”的说法。

战国以后,秦国占据陇东,泾水流域大部分牧区随之被迅速开垦,其时,“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泾渭分明”已不再存在。两条河都浑浊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