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想看诗经

1.我想看诗经原文,谁有

《诗经•周南•关雎》注译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窈窕:纯洁美丽。淑:善良。 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荇菜:一种水上植物,可以吃。 流:顺水势采摘。 寤(wù):睡醒;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芼(mào):选择,采摘。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2.想读一下《诗经》

读诗经,首先要了解商周的诗体,四字为主,兼以杂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主要是民间的诗歌。雅,是知识分子的宫廷乐歌。颂,是皇家贵族专用的祭祀诗歌,比如周颂,鲁颂。

读诗经,有一本书不错,是深蓝色皮的山西出版社,三晋出版社的诸子百家卷的诗经。可以买下来参考。18元。

读诗经,要体会感情,就要大声的朗读。诗经本来就是商周时期的歌,不过现在没有谱子,所以大声朗读,可以帮助理解。

诗经主要是描写民间感情,所以要以美好的心态来读。

3.非常想读诗经,念不懂怎么办

《韩诗外传》八:『魏文侯有子曰击,次曰诉,诉少而立之以为嗣.封击於中山,三年莫往来.其傅赵仓唐谏曰:“父忘子,不不可忘父.何不遣使乎?”击曰:“愿之,而未有所使也.”仓唐曰:“臣请使.”击曰:“诺.”於是乃问君之所好与所嗜.曰:“君北犬,嗜晨鴈.”遂求北犬晨鴈賫行.仓唐至,曰:“北蕃中山之君,有北犬晨鴈,使仓唐再拜献之.”文侯曰:“嘻!击知吾好北犬,嗜晨鴈也.”则见使者.文侯曰:“击无恙乎?”仓唐唯唯而不对.三问而三不对.文侯曰:“不对何也?”仓唐曰:“臣闻诸侯不名君.既已赐弊邑,使得小国侯,君问以名,不敢对也.”文侯曰:“中山之君无恙乎?”仓唐曰:“今者臣之来,拜送於郊.”文侯曰:“中山之君长短若何矣?”仓唐曰:“问诸侯,比诸侯.诸侯之朝,则侧者皆人臣,无所比之.然则所赐衣裘几能胜之矣.”文侯曰:“中山之君亦何好乎?”对曰:“好《诗》.”文侯曰:“於《诗》何好?”曰:“好《黍离》与《晨风》.”文侯曰:“《黍离》何哉?”对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仓天,此何人哉!”文侯曰:“怨乎?”曰:“非敢怨也,时思也.”文侯曰:“《晨风》谓何?”对曰:“‘鹬彼晨风,鬰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此自以忘我者也.”於是文侯大悦,曰:“欲知其子亲其母,欲知其人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中山君不贤恶能得贤?”遂废太子诉,召中山君以为嗣.《诗》曰:“凤凰於飞,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惟君子使,媚于天子.”君子曰:“夫使非直敝车罢马而已,亦将喻诚信,通气志,明好恶,然后可使也.”』。

4.我想学习诗经 该怎么学习啊

首先,儒家解读诗经的最重要的是解读比兴,他们认为凡诗皆有所寓,不单单是普通的民谣。

但是说实话,诗经出自民间,叙述了很多当时百姓生活的方式。如男女之情,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等等,都是相当淳朴的、直接的,其中并没有特意比喻、讽刺的内容。所以,如果你想从诗经中解读出他们的政治意义,这是很牵强的。

读过《论语》您会发现,孔子经常引用诗经的内容,来论证他的道理,仿佛诗经中说,男女并非男女之情,而是明君与贤才的交融;离别也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士子对国家无道的愤然离去……这些引语其实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当时百家争鸣,都在著书立说,而孔子却反对著述哗众的做法。那孔子不著书,他的理论引用自什么地方呢?这时,孔子选择了可塑性很强的《诗》,其实就相当于一本他独自的论据素材。但是诗的论据在他的弟子眼中还是有些牵强,难以运用,但没有出处的道理又口说无凭,于是后来他们编著了《论语》、《孟子》之类。

那么,诗经真的很不堪吗?错了,诗经的真知或许只有孔子之流真正精读的人才能了然。

孔子对诗经的解读造诣很深,他也曾曰:不读诗无以言。

诗固然出自民间,其本身没有过多的深意,但读的人却应该从诗的背后解读到人类更本质的东西。例如,诗反映了人类最朴素的追求,最纯洁的情感。不读诗,就无从了解人的本性(孔孟的人性本善论就是受诗的影响);不读诗,就无从了解民间的疾苦。所以,孔子之后也就孟子寻得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王道。

到了今天,你会发现,儒家经典太丰富了(当然,伪托的经典也太多了)。反而,人们对诗经的重视程度就越来越少了,束之高阁,鲜有应用。因为后世很多人都摸不透诗经的真正作用,所以无法正确的从诗经中解读出真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