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邦彦《花犯》的词谱《花犯·粉墙低》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将梅花和赏梅人结合在一起进行描写,主客体交融。赏花者看到粉墙下“依然旧风味”的梅花,联想到去年孤独赏梅;又联想到来日自己乘船航行的景象及那时在船中的梦想。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青梅的成熟;词人按照自己意识的流动来把握和表现形象,不受时空的限制。艺术境界开阔,其意境能使人在脑中唤起一幅清晰画面。 《花犯·粉墙低①》 作者: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②,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③。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④。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⑤,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⑥。 注释编辑 ①花犯:词牌名,为周邦彦首创。双调102字。 ②铅华:古代妇女用的黛粉等化妆品。 ③冰盘同燕喜:冰盘,指如水一般洁净的白瓷盘。燕喜,节日的宴会。 ④香篝:即熏香之笼。此句喻雪覆盖梅树,像白被放在熏笼上一样。 ⑤翠丸:梅子。 ⑥黄昏斜照水:用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 译文编辑 低低的粉墙上,梅花在枝头风采照人,同往年一样。花面上的露水痕迹还在,透明晶莹,如同一位洗净铅华的美人,天生丽质美丽天然。去年梅花开放时,我也是一个人独自观赏。我也曾经在酒宴之上,愉快地把玉盘中的青梅品尝。更令人叹息的是,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树上,如同盖上一层雪白的棉被,被里仿佛是一位美人,体内透出一缕怡人的馨香。今年赏花太匆忙,如同心中有太多的忧伤。我看梅花开得憔悴,我也是这样,依依惜别,满腹愁肠。我对着梅花怅望叹息,眼看着一片片花瓣,四处飘落。不久就到了青梅再来下酒的时候,那时我又出发了,在浩如烟海的江面上与风浪为伍。我只愿意自己化作一枝梅花,每日当夕阳西下时,静静的安然立在水边。 题解编辑 本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宦游无定,到处漂泊的寂寞感伤之情。上片由眼前之梅联想追忆到去年之梅,下片由今年之梅联想到未来的梅子。在赏梅中融进自己游踪不定之憾。上片前六句写眼前“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之梅花。“粉墙低”写梅花所在之院落,“照眼”写梅花的晶莹可爱。“净洗铅华”则写出梅花的本色天香之质。后五句回忆去年独自雪中赏梅的情景。“香篝熏素被”描写雪中之梅的形与味,极其精彩。下片五句又回到眼前,写赏梅匆匆,而梅已飘坠,最后四句跳到未来。想象江上以梅荐酒及梦中寻梅的情景。全篇处处写梅,而又结合自己的行踪,写出飘泊不定的生活。结构圆美流宕,浑化无迹。这首词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去写梅花,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情怀,而且以梅花自喻,委婉曲折。整个词句不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作者自己,前后呼应,一下串插,迂回反复,井然有序。 2.苏幕遮周邦彦这首宋词的解释和赏析急用作品原文 燎①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侵晓⑤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⑥,水面清圆⑦,一一风荷举⑧.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⑨,久作长安⑩旅⑾.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⑿轻舟,梦入芙蓉浦⒀. 注释 ①燎:烧. ②沈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③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④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⑤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⑥宿雨:昨夜下的雨. ⑦清圆:清润圆正. ⑧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⑨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⑩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⑾旅:客居. ⑿楫:划船的短桨. ⒀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译文: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一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赏析二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 3.蝶恋花宋周邦彦带拼音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典范词作 五代·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宋·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宋·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宋·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宋·辛弃疾《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米芾《蝶恋花·千古涟漪清绝地》[3] 清·纳兰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