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关于“秋天”的诗句有哪些1、雝雝鸣鴈,旭日始旦。——《邶风 瓠有苦汁》 解释:天高地阔,秋高气爽,一群大雁合鸣着从头顶飞过,太阳才开始从东边慢慢升起。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 氓》 解释: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3、箨兮箨兮,风其吹女。——《诗经·郑风·箨兮》 解释:枯叶呀枯叶,风吹动了你。 4、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唐风 蟋蟀》 解释: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 蒹葭》 解释: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6、椒聊之实,蕃衍盈升。——《郑风 椒聊》 解释: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 7、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豳风 七月》 解释: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8、椒聊之实,蕃衍盈匊。——《郑风 椒聊》 解释: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 9、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豳风 九罭》 解释: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1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解释:鹤即使身处于低处,鸣叫声也能响彻云外。 11、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解释: 十月阳春日月交,十月初一是辛卯。这天日蚀又发生,兆头实在很不好。 12、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诗经·大雅·生民》 解释: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2.诗经里有关“秋”的诗句有哪些1.《鸿雁》 先秦:佚名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2.《猗嗟》 先秦:佚名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3.《我行其野》 先秦:佚名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4.《瓠叶》 先秦:佚名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5.《鹤鸣》 先秦: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内容简介 诗经为最早的诗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3.分类 《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4.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5.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二、抒情诗传统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3.诗经里面有关秋天和愁的名诗,要写出作者写诗的场景《诗经·周颂·良耜》赏析 【赏析】 《周颂》中的《良耜》与前一篇《载芟),是《诗经》中的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 《良耜》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康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诗的价值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再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良耜》正是当时这种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此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也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题解:秋收后祭祀土神谷神。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畟畟良耜1, 俶载南亩2。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3。 或来瞻女4, 载筐及筥5, 其饟伊黍6。 其笠伊纠7, 其镈斯赵8, 以薅荼蓼9。 荼蓼朽止10, 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11, 积之栗栗12。 其崇如墉13, 其比如栉14。 以开百室15, 百室盈止, 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16, 有捄其角17。 以姒以续18, 续古之人。 犁头入土真锋利, 先到南面去耕地。 百谷种子播田头, 粒粒孕育富生机。 有人送饭来看你, 挑着方筐和圆篓, 里面装的是黍米。 头戴手编草斗笠, 手持锄头来翻土, 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烂作肥料, 庄稼生长真茂密。 挥镰收割响声齐, 打下谷子高堆起。 看那高处似城墙, 看那两旁似梳齿, 粮仓成百开不闭。 各个粮仓都装满, 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头黑唇大黄牛, 弯弯双角真美丽。 不断祭祀后续前, 继承古人的礼仪。 1.畟(cè)畟:形容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的锋刃快速人士的样子。 2.俶(chù):开始。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3.实:百谷的种子。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斯:乃。 4.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读同"汝",指耕地者。 5.筐:方筐。筥(jǔ):圆筐。 6.饟(xiǎnɡ):此指所送的饭食。 7.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8.镈(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赵:锋利好使。 9.薅(hāo):去掉田中杂草。荼蓼:两种野草名。 10.止:语助词。 11.挃(zhì)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12.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13.崇:高。墉(yōnɡ):高高的城墙。 14.比:排列,此言其广度。栉(zhì):梳子。 15.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16.犉(rǔn):黄毛黑唇的牛。 17.捄(qíu):形容牛角很长。 18.姒(sì):通"嗣",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