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盼望君归

1.拂晓轻抚晨露,隔轩盼望君归什么意思

文/雨枫

一场怀春之梦,我想抚君之面,我想挽君之手,我想为君宽衣。情切切在心难诉,终究还是一场虚无?

一场怀春梦醒,半卷珠帘,清风蔓上心扉,柳梢含烟,迷蒙了双眸。乍看,拂晓轻抚晨露,隔轩盼望君归。 ——题记

湘江之畔,红琼紫罗下,那是我爱之人的家。许多年前,他走了。只因这高阁之上是他不能企及的高度。我是地主阶级家的女儿,为何我不能解脱这一束缚呢?

谈起这个阶级社会,我是一个卑微的女子。我决定不了我的婚姻,决定不了我肉体上的归属。那么,我可以决定我的心归属谁,决定我需要的幸福,决定我需要的爱。

犹记得,那是一场令我动容的邂逅。在这高阁之上,我是一只囚笼之鸟,无法高飞,无法见到外面的世界。于是,我每天把带离我逃脱的信号写在了纸鸢上放飞,期待着有一天从这高阁逃离。直到有一天,夜深人静,月色正好,他爬上了东房的屋顶。踩着青砖黛瓦,乘风徐徐而来,越过了窗,带我逃离了这囚笼。

我逃离了囚笼,与他共度一段醉美的时光。湘江之畔,他乘着小船撒网打鱼;山林之中,他挥着斧头砍柴劈树;蓬草之屋,种上红琼紫罗,插下枝枝垂柳。我半闭双眼,他为我插上殷红的蔷薇。他说,我本是牡丹,这样的凡花折煞了我的身份。而我说,我本是盆中牡丹,哪有这蔷薇自由,若可以,我愿意与他种上满山的蔷薇花。于是,他开荒辟土,为我,种上了满山的蔷薇。

几许的时光,短暂的流逝了。家人寻到了这里,给他安了个罪名。而我被送回那个囚笼里,惶惶不见终日。不久后,那是一个我不愿听到的噩耗——府衙里,我的父亲看他杖毙身亡……

思绪回到了现实。如今,我已人老珠黄。虽已嫁做人妻,却依旧怀着那颗懵懂的少女之心。时而我的孩童呼喊着母亲,我却体会不到一丝的温情,只因他不是爱的结晶。想想,当一个阶级压迫着我的躯体肆虐的时候,那是一番怎样的滋味。我没有呼喊救命,我没有奋起推开,因为那时的我已经随我爱的人葬送了火热的心。

踱步临窗,凝望,拂晓轻抚晨露;探出白头,沐雨,隔轩盼望君归。忽而幻听,那是心碎的声音。苦笑:寒霖落面湿眼睑,转身一语泪倾城。

2.《诗经》中描写庄姜美貌的诗歌是哪一首

《诗经》中大多数美女的美都是虚化的,罩着一层面纱。看那绰约身姿,你知道她是美的,却说不出她具体美在哪里。而这其中有一个女子,诗人却不惜油彩去细细勾描她的美,好比一幅油画,在《诗经》一系列中国画写意的美人图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女子身份尊贵、美貌倾城、性情温雅,堪称完美,她就是《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3.《诗经》谷风第一章的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谷风》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和熙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同心协力苦相处, 不该动辄就发怒。

采摘蔓菁和萝卜, 怎能抛弃其根部。相约誓言不能忘, 与你相伴直到死。

《诗经》中“赋”“比”“兴”运用较多,诗中主要有四处用比,不仅比喻贴切,而且富有变化。“采葑采菲,无以**?”比喻丈夫只重外貌而不重内在品质,“葑”和“菲”这两种植物主要食用长在地下的根茎,“**”比喻人内在的品质,只重容颜而不重品质的前夫的嘴脸活脱脱地勾勒出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弃妇自比其苦,朱熹说:“言荼虽甚苦,反甘如荠,以比己之见弃,其苦有甚于荼。”(《诗经集传》) 表现出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巨大痛苦。这两个句子都用借喻,形象与事物结合隐约而密切。只不过第二个借喻中又用了“其甘如荠”的明喻,同样用比,同中有异。

4.请分析《诗经•君子于役》一诗

《诗经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至④哉? 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 鸡栖于桀(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全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经》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

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荒荒的空了一块。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

“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

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

所解不差。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

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

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

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

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

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知其期’,‘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

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所论极是。

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

5.《诗经》中描写庄姜美貌的诗歌是哪一首

《诗经》中大多数美女的美都是虚化的,罩着一层面纱。

看那绰约身姿,你知道她是美的,却说不出她具体美在哪里。而这其中有一个女子,诗人却不惜油彩去细细勾描她的美,好比一幅油画,在《诗经》一系列中国画写意的美人图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女子身份尊贵、美貌倾城、性情温雅,堪称完美,她就是《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6.《诗经 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的是哪位古代人物

《硕人》写春秋时代卫庄公夫人庄姜从齐国嫁到卫国时的盛况。这七句诗集中描述庄姜美丽的容貌。七句中有五句用比喻,有六句用排比。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和排比,使形象更为逼真传神,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美人图。吴闿生《诗义会通》集旧评云:“手如五句状其貌,末二句并及性情,生动处《洛神》之蓝本也。”后来诗词中描写美女常用这些比喻,即源于此。

原作 :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帏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罘岁岁,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