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采薇》的薇是什么意思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2.《诗经和楚辞》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 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墨子•公孟篇》 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概括出《诗 经》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 风——共160篇,包括15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流行于北方各 地(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的北部、四川的东部)。 《风》中的民歌充满了真挚、纯洁、浓郁、丰富的感情色彩。 曲 式结构(分节歌、主副歌、换头等十余种)变化多,表演形式 (独唱、对唱、帮腔等)新颖,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 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关雎》、《伐檀》等作品。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 多是朝会宴飨、个人抒情之作。其中多为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 颂——共40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 乐舞。 《楚辞》是一部总集,其中收集了以公元前4世纪(战国) 时的伟大诗人屈原作品为主的辞赋(“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 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 “楚辞”又被视为一种文体,运 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具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故名“楚辞”)。屈原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被收入其中。 它们大部分是可以歌唱的。 《九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不朽之作,它原是楚国民间在祭祀时 所唱的一套歌曲,屈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 《九歌》中充满 着浪漫主义气息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具有神奇的幻想、挚热的 感情。 《九歌》属于组曲形式,共有十一首: 东皇太一(叙述祭天神的排场) 云中君 (祭女性的云神的歌) 湘君 (祭湘水男神的歌) 湘夫人 (祭湘水女神的歌) 大司命 (祭主寿命的男神的歌) 少司命 (祭主寿命的女神的歌) 东君 (祭太阳神的歌) 河伯 (祭男性的河神的歌) 山鬼 (祭女性的山神的歌) 国殇 (祭颂阵亡烈士的歌) 礼魂 (祭祀结束时所唱的歌) 《诗经》、《楚辞》以其极出色的篇章成为传世之经典,集中体 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成就。 3.悠悠古风,诗经情景作文那不成……不可能!老爷爷走向了一片空地。那些麻雀老朋友似的静静等候着面包渣。 清洁工人不怕累,不怕脏;不顾寒冷的天气,不顾年纪上的不便。是他们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加美丽,干净。虽然他们脸上沾满了灰尘,可是他们的心却是美丽善良的,他们是我最喜欢的梅花——清洁工人!继续绽放吧! 正当我心里感慨万千之际,月亮不知不觉升上了高空,月光更加明亮了,发出柔和的光芒披洒在大地上,放眼望去,夜晚如此静谧,看得我心旷神怡,看着这明亮的月亮,我不禁想到:此刻,美丽的嫦娥姑娘一定在月亮之上,抱着心爱的玉兔静静的望着人间,思恋着后羿。月光如水,就好似嫦娥那深情的目光。柔和的光线照着整个大地,给人一种舒适、安然的感觉,好静谧的夜晚啊! 4.你知道《诗经》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春秋中叶,孔子编定《诗经》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分为15国风共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质朴自然,文学价值最高;“雅”分为“大雅”和 “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主 要产于黄河流域,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主 要描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有反映徭役赋税给奴隶带来的苦 难,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还有关于周代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记录等。 《诗经》大部分的诗可以入歌,可惜诸多好听的歌曲都失传了, 只有《关雎》尚有谱调可唱。 5.悠悠古风,诗经情景的相关作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6.诗经《溱洧》中兰的重要意义兰草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注:1、溱(音针)、洧(音伟):河名,在今河南新密境内。 2、涣涣:春水盛貌。 3、秉:执。 4、蕑(音坚):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5、訏(音虚):大。 《诗经·郑风》里,因为男女之间自由无忌情不能禁的对话,《溱洧》成了一首在道德家眼里备受苛责的诗。现代的诗词研究大家郭沫若、闻一多、钱锺书,也在这首诗里看到了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对当时民情民风的影响。但我们将摆脱道德家们的视角,以诗的品质和人心自由伸展的愉悦来走文明的变迁和植物世界不动声色的肌里。 《溱洧》里男女相会的日子,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人们随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高禖(音同媒),同时焚香草,庇除灾邪,乞求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天降吉祥。这种节日里,因为人们对婚姻生育之神的膜拜,也为青年男女们心性沟通,互诉衷肠提供了自由的场所。这种神灵相伴的时刻,由眼睛、肌体所表达的爱情,似乎没有今天传自西方的情人节里的花瓣飞舞来得浪漫,但要比这种更多是时尚的飘浮节来的更虔诚,更神秘,更富激情。自从汉朝达官贵族将上巳节当成是炫耀富贵的戏台,这种在贪婪人心里分泌出来的虚荣中搀杂进来的无知,让上巳节的民间性,也就是作为文化流水传承接引的竹节的功用被削弱,并在时间的刻度上逐渐的消失了。 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当我们的先祖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在鼓乐丝竹发出的庙堂之音里,和砖瓦木石筑起来的外在结构不同,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飘渺的幕幔,在这个幕幔的背后,藏着我们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 兰草对后世的影响力,则更多的得益于孔子的自叹和屈原的兰心。据《猗兰操》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兰者,孔夫子自比,香者,兰草之香乃王者之香。王者之香,清、幽、淡、远,这几乎是后世为文者追求嘉许的自性。而屈原〈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则让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成了形同此身的一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追求。网络间,见过一个名为“风吹佩兰”的网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竟然很自然的想起这个名字,猜想,这个名字的间隙里飘出来的香气,应该是〈离骚〉的性情。到唐以后,我们今天熟悉的兰花,才逐渐进入家园花圃,我们时常所说的国色天香里的这个香,指的已经不是诗经里的兰草,而是北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所说的:“兰蕙丛出”的兰花香了。我们时常说的兰质慧心,已经是属于兰科植物的兰花的故事了。 让我们再回到古代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节日---上巳节上去,在这个可以被看作上古情人节的日子里,让我们听一听在兰草的剑叶和它白色的花瓣中间传出来的爱的声音。 “节日真热闹啊,陪我一起去玩玩吧!” “我刚刚去过了,很累,不想去了。” “求求你了,再陪我去一趟,好不好,那里真是太好玩了!” 请记住,这样的句子,已经有不止2500年的生命力了,虽然在思维理解的形式上发生了转移,但只要我们的这个文明不死,我们总能够微笑着听到这样的话,它是我们这个文明青春的声音。 7.《诗经采薇》中的“薇”是什么植物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2、《采薇》出处及原文: 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白话翻译: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扩展资料 《采薇》中薇(大巢菜)的特征: 根茎粗壮,直径可达2厘米,表皮深褐色,近木质化。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卷须有2-3分支或单一,托叶2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0.6厘米;小叶3-6对,近互生,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3厘米,宽0.7-1.7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两面被疏柔毛,叶脉7-8对,下面中脉凸出,被灰白色柔毛。 性喜温凉气候,抗寒能力强,生长发育需≥0℃积温1700-2000℃,用作饲草,在甘肃省海拔3000米以下的农牧区都可种植。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大巢菜 搜狗百科-小雅采薇 8.取自诗经里的女孩名字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 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 9.描写“古代女子容貌”的诗词都有哪些常用的一些: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城倾国、国色天香。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国色天香,貌若天仙,环肥燕瘦,窈窕淑女,秀丽端庄,艳若桃李,花枝招展,温柔可人,活泼可爱。 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软玉温香,兰质蕙心,秀外慧中,楚楚动人,明眸皓齿,天生丽质。 :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般般入画。 芳菲妩媚,出水芙蓉,百般难描,耀如春华,美不胜收,桃腮杏面,月里嫦娥,六朝粉黛,白璧无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微施粉泽。 点额寿阳。弄粉调朱。紫芝眉宇。 婉转双蛾远山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经。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柔情绰态,媚於语言。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曹植。 翩如浮云,矫若惊龙。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刘与义。 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红纱——萧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