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硕鼠诗经解释

1.【《硕鼠》解释和赏析】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 [编辑本段]【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汝”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惠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编辑本段]【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编辑本段]【赏析】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两说均可供理解主题时参考.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2.《诗经》中《硕鼠》的意思

1、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2、原文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3、创作背景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4、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3.诗经中硕鼠的意思

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 【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通"汝",你,这里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女”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表示感谢

⑥“直”通假字 通“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

4.《诗经 魏风 硕鼠》的意思

诗经·魏风·硕鼠》

《硕鼠》是《诗经》中接触比较早的一首诗,也是比较熟悉的。诗歌通篇用叙述的手法,表达对腐败而无所作为、尸位素餐的统治者的愤恨以及对清明政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想这样一首诗肯定是采自民间的,因为诗歌是那么的大胆,立场也完全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的。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老的反腐败的强音。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诗歌的内容并不复杂,而是很单纯的。主要是表达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歌的思想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是为后世文学(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等)开了先河的。

诗歌三叠,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有思想上的层层递进的。“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表明的是统治者对人民的漠视!他们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而只是一味的贪婪腐化,激起人们的愤恨和不满。同时“顾、德、劳”也是人们在各个层面的要求,要求统治者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从历史的角度和层面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也是满足人民要求的切实行动!

古往今来的人民,都有追求美好、追求光明的要求,这个是不变的。对于腐败的愤恨也是一样的!诗歌的警示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这个永恒的主题,对于今天依然是很好的警策!

我们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都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要体察民意,体恤民情,详细了解和掌握人民的现实需要,为人民服务。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怎么得到?又怎么失去?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体察民意、体恤民情。

5.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的意思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安乐地呀安乐地,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自由自在乐逍遥!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采用重叠递进式的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的抒情性。第一章,首二句是对“硕鼠”的希求,希求它“无食我黍”。再下两句,指责“硕鼠”的刻薄。三岁,指多年。多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你,你却只管自己不顾我的死活。下四句,表示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我发誓要离开你,到那安乐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感情有三次变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之间,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象征奴隶主的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层比一层残酷,因而,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也一层比一层递进,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叠“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的本性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的仇视情绪与反抗行动。令后世读者为之叹息掉泪。它的思想性、战斗性都是十分强烈的。

这首诗的主要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的提出,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硕鼠》的“适彼乐土,爰得我所”,“适彼乐国,爰得我直”的社会幻想,到后来儒家在《礼记·礼运》篇中提出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再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提出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理想,再到康有为《大同书》提出的“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社会理想,在我国二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否定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尽管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它启迪了劳动人民的思想,诱导了劳动人民的追求,鼓舞了劳动人民的斗争,其价值和意义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估的”(张树波《名作欣赏》)。恩格斯在高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曾称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是“属于一切时代伟大的智士之列的”(《〈德国农民战争〉序》)。应当说,《硕鼠》一诗的作者、我们的这位先辈诗人,也是理应列入“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

这首流传千古的比体诗,在艺术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喻体(硕鼠)选择得好。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二是贴切、生动。所谓贴切,就是认真地概括喻体——老鼠和本体——奴隶主的共同点,抓住了二者的共同特征。因此,一提到老鼠,人们便自然会联想到剥削人民的奴隶主,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三是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用老鼠比喻剥削者,与作者的爱憎感情相一致。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在一辈辈的读者群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一成功的艺术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6.《诗经》中《硕鼠》的意思

1、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2、原文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3、创作背景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

《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4、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7.古诗词之“《诗经》篇——硕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硕鼠,《诗经》中的一篇,收于《诗经·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歌,人民用硕鼠讽刺当政者,表达了奴隶的反抗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诗·魏风·硕鼠》解释: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安乐地呀安乐地,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自由自在乐逍遥!

8.赏析《诗经 硕鼠》

【注释】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黍:粘米,谷类。贯:事也。 逝:誓。

直:同值。 劳:慰劳。永号:永叹。

【译诗】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赏析】

1.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2. 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