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懿一词来自诗经中的哪首诗《诗经?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2.带继的诗经句子《访落》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烈文》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闵予小子》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3.比较关雎和将仲子中爱情表达的异同相同地方 1、诗中很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义。 2、全诗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语句构成。 不同地方 1、对爱情的情感不同 《关雎》中主人公对爱情是带着渴望与失望交错的感情,幸福与煎熬并存的感情。 《将种子》对于主人翁的爱情则时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和矛盾心理并存的情感。 2、爱慕对象描述不同 《关雎》里表达的是男人对女人的感情,《将种子》里表达的是女人对男人的爱慕之情。 扩展资料: 《将仲子》的写作手法 虽然在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但是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 中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关雎》的写作手法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雎百度百科-将仲子 4.大学诗经三首《月出》,《相鼠》,《巧言》中任意一首的赏析或读《月出》是出自《诗经·陈风》的一首歌月怀人的诗。 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 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3] 诗歌在形式上,是具有特殊风格的双声叠韵诗。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 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月光作为美好愿望的象征,无数次地赞美她,讴歌她,并给她编造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花婵娟,月婵娟,都是人们对所爱景物的美称。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生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 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佼人僚兮”,“佼”,犹姣,美好之意。 “佼人”,美人。“僚”,犹嫽,娇美貌。 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怎能不令这多情的诗人荡起春心呢?他不由得随口赞道:真美啊,这月光下的女子。 “舒窈纠兮”,“舒”本作迟缓、徐徐解,此处则指女子举止的舒缓安闲。“窈纠”,与第二间的“忧受”,第三章的“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步时身材的曲线美,写女子的举止从容,体态苗条。 这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 这只是写女子的外表美,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反映在外层,总是以曲线的细长为美,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等,就足以说明这点。 而在内质上,则注重静穆和闲缓,所谓“淑女”,就包括她的举止在内。这首诗刻划的这位女子,说明了诗人也是以此为审美标准的。 “劳心悄兮”,“劳心”即忧心。“悄”,与第二章的“慅”,第三章的“惨”,都是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爱美是人的天性,尽管那女子没有丝毫的觉察和反应,但诗人已经为之倾倒了,而这正说明了诗人的痴情和爱的深沉。《关雎》里所写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与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是一样的。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 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 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难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 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如今我们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我们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 5.诗经郑风是怎样的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6.诗经带涵的句子随流走涵涵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飘摇忘远近,偃息。 出自:《东湖》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苏轼诗词全集 涵涵六合八肱裹 涵涵六合八肱裹,类聚化生何可纪.固然两人阴与阳,大要一个不得已.所从无声亦无臭,所出如彼复如此.成象效法森目前,大自三才小一虮.形样度数各有极,体段一一无偏倚.纇疵痕迹毫发空,可惊可怪复可喜.参如交错天然文,不断去来川上水.尧舜得之御黄屋,不动脚手万物理.孔颜得之洗其心.四时收夜。出自:《太极诗上范天碧侍郎》 年代:宋 作者: 陈普 陈普诗词全集 涵涵鹦鹉卮 美禄无过酒,星泉奠两仪.端由皆作圣,意趣少人知.肇命惟元祀,迎春祝寿祺.功深资药石,力厚起疲赢.若羡千钟美,休嫌九酝迟.忘情惟大禹,无量乃宣尼.抔饮觞初滥,留连祸始基.先王防以礼,后世利其资.默识人情异,参稽俗羽移.放怀无事矣,问口纵言之.惑溺终长夜,奢残竟作池.包茅齐服楚,奏鼓。 出自:《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年代:宋 作者: 胡寅 胡寅诗词全集 碧虚涵沼沼涵虚 碧虚涵沼沼涵虚,虚沼员同绝欠余.夜月丽虚知是影,更谁临沼照蟾蜍. 。出自:《涵虚沼》 年代:宋 作者: 释惟岳 释惟岳诗词全集 涵浙复涵灞 新月长眉清,娟娟照茅舍.坐有我弟俱,因得穷造化.初叹此个月,涵浙复涵灞.终忆此个月,古夜复今夜.日月天中行,地下亦双明.天地在太虚,一点如流萍.水轮载以浮,风轮吹不停.地譬鸡子黄,天乃鸡子清.天半绕地下,天半出地上.星辰附天旋,昼夜成俯仰.吾尝挥雷鞭,骑龙日宫前.整顿朝东皇,拜手。 出自:《对月与念六弟谈化作》 年代:宋 作者: 汪莘 汪莘诗词全集 一陂绿水镇涵涵 衣冠不但数城南,百世诗书味孔甘.夜半辞金知畏四,璞中有玉刖宁三.宦情本与秋俱薄,旅梦每惊春未酣.已矣参军谁喜愠,一陂绿水镇涵涵. 。出自:《雅州教授杜君挽诗》 年代:宋 作者: 魏了翁 魏了翁诗词全集 涵虚混太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出自:《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诗词全集 江涵秋影雁初飞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出自:《九日齐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杜牧诗词全集 酒涵花影红光溜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 出自:《插花吟》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邵雍诗词全集 嫩荷涵露别江滨 捩碧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滨.中山竹叶香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出自:《贡馀秘色茶盏》 年代:唐 作者: 徐寅 徐寅诗词全集 鱼目珠涵白膜浆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 出自:《荔枝》 年代:唐 作者: 徐寅 徐寅诗词全集 冰碗轻涵翠缕烟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 出自:《尚书惠蜡面茶》 年代:唐 作者: 徐寅 徐寅诗词全集 氛氲涵翠微 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奈何苍生望.卒为。 出自:《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年代:唐 作者: 陈子昂 陈子昂诗词全集 涟漪涵白沙 乔木万余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 出自:《纳凉》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王维诗词全集 演漾绿蒲涵白芷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 出自:《寒食城东即事》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王维诗词全集 歧陌涵余雨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 出自:《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年代:唐 作者: 贺知章 贺知章诗词全集 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 7.爱国的诗经 (诗)陆游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8.诗经中 离骚全文《离骚》不是《诗经》中的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作者屈原。全文如下: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去声)以图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 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适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