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为何有鲁颂商颂周颂可以理解,那么鲁国为何有《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里的'采集蔓菁,采集土瓜,根好根坏不要管它'是什么意思出自《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葑是蔓菁,菲是萝卜。都是吃根茎的作物。**,指的是这些植物的根茎。 这句意思是说:采集蔓菁和萝卜,不要管他根茎的好坏。不要(因为女子年老色衰就)背叛她好的品德言行,因为她会和你白头偕老(及尔同死)。 这里把女子的容貌比作蔓菁和萝卜的根茎,这些根茎随着时间会老化,最后变得不可食。女子的容颜也一样。看待女子,“德言”才是第一位的。 (全手打,希望采纳。谢谢。) 3.诗经中有“翮”这个字吗诗经中不知道,但是古文中有。 “羽”和“鬲”联合起来表示“带有空心硬管的羽毛”。本义: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 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鸟。 西晋·左思《咏史》诗其八:“习习笼中鸟,举~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羽本谓之翮。——《尔雅·释器》。郭注:“翮,鸟羽根也。” 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周礼·地官·羽人》 取大鸟翮为两翼。——《汉书·王莽传下》 南海则有羽翮齿革。——《荀子·王制》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别董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