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涉卬否是什么意思抑的右面是:卬 字,读:áng 或: yǎng详细字义◎ 卬 áng 〈代〉我 [I]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诗·邶风·匏有苦叶》词性变化◎ 卬 áng 〈动〉(1) 通“昂”。抬起;抬高 [hold (one's head) high]卬车以其辕表门。 ——《谷梁传·昭公八年》范守注万物卬贵,过平一钱,则以平贾卖与民。——《汉书·食货志》(2) 激励 [excite]意慷慨而自卬。 ——司马相如《长门赋》● 卬yǎng ◎ 古同“仰”,仰慕;仰仗;仰望;向上。希望能帮到你。 2.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什么意思此问出自《易经·系词下》完整的句子是: 【原文】子曰:“颜氏之子⑴,其⑵殆⑶庶⑷几⑸乎!有不善未尝⑹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译文】老师说:“颜回这个人,或许知晓众多隐微吧。存在的不好事情他没有不知道的,知道是不好的事情没有再去做的。 注释:⑴“子”人的通称。《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⑵“其”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或许。《左传·襄公十八年》:“城上有鸟,齐师其遁。” ⑶“殆”知晓。《康熙字典》又近也。《诗·小雅》无小人殆。《笺》言无与小人近。(近:知晓。《吕氏春秋》:“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 ⑷“庶”多,众多。《庄子·渔父》:“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 ⑸“几”细微,隐微。《尚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 ⑹“未尝”不曾,未曾。《论语·述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不曾:没有。) 3.雝雝鸣雁,旭日始旦什么意思意思是: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 【出处】《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先秦·佚名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扩展资料 1、《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创作背景 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国风·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2、《国风·邶风·匏有苦叶》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