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描写家的诗歌描写家的诗 月是故乡明,家是诗人心灵最好的,最后的归宿,一起聆听诗人对家的阐述。 家是什么?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缕缕愁思。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似箭归心。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2.关于家的诗歌:自己写的一首 回村(诗组) 一) 想起 行囊放不下的时候 想起 老屋 炊烟 黄狗 难眠时候 想起硬朗的热炕头 父亲的鼾声 油灯下的母亲 把日子缝的密密麻麻 (二) 日子 黄狗老了 懒懒的躺在比它更老的老屋下 燕子今年没来 青苔却比去年爬的更高 老树把叶子 掉了一地 扫帚靠在那里歇息 (三)回家 母亲的笑容 又添了好多皱纹 父亲取来酒壶 边望着我笑边喝 说着村里七爷爷八姥姥的事 哪块地的收成比较好, 谁家的母马产了仔儿 黄狗溜进了屋里 嗅我的鞋 (四)乡村 就是这个小山村 山里 水里 土里 泥里 我和我的祖辈生长 繁衍 村前的辘轳井缠绕着时光 繁忙而又自然 大青河 孕育着这黑土地 和比土地更黝黑的乡亲 弯曲的小路 时常在我的梦里 清晰的伸延 村后的坟场 安静的躺在天地之间 无声的记载着这一切 (五)临行 临行前的月光洒了一地 没听见父亲的鼾声 母亲的叨念 母亲翻来覆去 父亲点了一锅烟 此时无言 (六)道别 月亮下去的时候 太阳还没有上来 黄狗在前面带路 走的很慢 月台上 黄狗的眼湿了整个黎明 列车开动的时候 两个凝聚的身影 慢慢变小 模糊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两首算不算有关家的诗家是一个写不完的故事 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念着自己的台词 季节在脚下悄悄滑落 交织的目光寻找着 能结构合谐愉悦的编剧 家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谣 是故乡一把泥土 蕴育的一片温馨 被诱惑的脚步 不管走到哪里 总会踩着同样的节奏 回到老屋 家 (散文诗) 我蹒跚地跋涉着,太阳在我头顶肆虐地微笑. 我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岁月,忘记了旅途.只是用木讷的眼神寻找着记忆深处的家,永远. 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心被路程拉汲干涸,梦被希望拉得悠长.身体在意识里穿行,意识在空气中奔跑.记忆里的炊烟开始上升了,它正俯瞰着流浪者的步履,诠释着游子的心思. 春日的清晨,和煦的轻风伴着娇小的花向我招手,带给我家的温馨.我的身躯游弋在小溪里,让流水把我对家的情愫消融;夏日的深夜,闪亮的流星舞着月光对我微笑,送给我家的柔和.我的眼神彷徨在篝火里,让火光把我对家的依恋焚熔;秋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卷着红云向我私语,告诉我家的欢乐.我的脚步徘徊在丛林里,让落叶把`我对家的向往埋藏;冬日的黎明,晶莹的飘雪润着枯黄的野草为我舞蹈,带给我家的喜悦,我的灵魂深陷在荒原里,让冰雪把我对家的祈求冻结。 我走过了四季,走过了风雨,走过了星辰,走过了日月.我的双脚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被炽热的心烙下了印迹,影射着跳动的光辉---记忆深处的家,在召唤. 一路的飞尘扬起急切的情愫,对家的思恋愈渐炽热--鼎沸--奔腾!我向着日月祈祷,祈祷温馨的家永远温馨;我对着天地呼唤,呼唤回家的路不再延伸.我听到高山的回音:家,不远;我感到了大海的抚慰:家,不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家信墨折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心。 3.有关家的诗歌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⑵归 家 〔唐〕杜 牧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⑶乡 思 [宋]李 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⑹闻雁 [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⑺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⑿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⒀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⒁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⒂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香雾云鬓时,清辉玉臂寒”的诗句来写家中美貌的妻子(杜妻是否真的美貌并无关紧要)思念自己而不顾天晚霜寒,进而把自己对加深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深切感人李商隐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 4.关于家的诗歌1、家是翅膀 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将晚的幕布里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一生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米面的地方 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生活的地方 2、寻找家的人们 一个人团聚的日子 平安夜平安地回来 满足自己的食欲 碧海云天思考着 遭遇思考的痛苦 他知道了生命的玩乐 不是打麻将玩扑克纸牌 而在与一片片散文里 登载着瞬间的闪光灵羽 那就是他的收获 教学只是他的生存手段 一个爱的物质是对象 共同哺育属于自己的娃娃 3、雪天的思绪 雪天阴沉沉的 屋顶上的烟筒冒着烟 被风吹着无奈地改变了路线 本是直冲着天却与横扫的姿势 爬过了瓦盖房檐 楼窗户上望着等待开发的这一带 居民户都猫在了暖暖的房子里 厚厚的棉袄是家宴 一个永不褪色的爱仪 一个定位的系统啊 缘分这个书,家的重文 4、谁是谁的家 谁是谁的家啊 这个自己心里明白 一个时间点的巧合 不要错过啊年轻的朋友 谁是谁的房子啊 选择你住进你的脊背上时 你会在乎我的存在和造诣吗 我是狼的图腾飞翔的鹰 一天到晚吭叽吭叽 嘴里的是轻微的发音 敲击的是自然便服 这一刻就是为了住进你的心 5、家是吸收 吸收你为会员吧 一个大家庭的会员 爱的要求就是同行伴随 志同道合为的是相互谦让 融合在一个共同的信念里 互相培育是目的 质朴的脸面和身材 再加上一个信任度啊 青春永不后悔啊 爱是生活的篇章 一个系统和创造的团队 两个人的车站啊等候着你和我 5.描写家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 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 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 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 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 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 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 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 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 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 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 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 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 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书传语。关山难越,锦书难寄。 思乡的人啊,往往只能对月空吟,对影沉思。此时,要是遇到赶往故乡去的人,那叫诗人们多么欣喜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终于可以给家乡捎封信了!诗人把全部的思乡之情都倾注在家书中。 他写了又写,看了又看。觉得该说的全说了,才把信封上。 但在行人要出发的时候,诗人还是禁不住又拆开封,再看看。生怕还有什么没说清楚。 诗中的“欲”。 6.关于描写家的诗歌描写家的诗 月是故乡明,家是诗人心灵最好的,最后的归宿,一起聆听诗人对家的阐述。 家是什么?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缕缕愁思。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似箭归心。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7.有关家的诗文有哪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失去后才知道事物的美好。古人描写家,大都表现思乡之情,而诗文又在某种程度上注重含蓄,所以,很多情况下对家的描写很笼统,却乡情切切,如“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服泪”,“马上相逢无纸笔,平君传语报平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等很多很多,使人们或旅居异地,或征战边关,家不仅仅是自己成长的地方,更是心灵的归宿,还是用现代语来说,距离产生美,有关家的诗文,都表现了对故根的无限思念,对旧乡的美好憧憬,更有,中华民族是个安土重迁,恋故怀旧的民族,家对每个人来说,看起来是栋房子,其实,在内心深处,家是每个中国人的归宿与信仰,四面楚歌,乐不思蜀等典故,都是对家的概念的深化,这些关于家的诗文,自然而然的就与读者(不管文化高低)产生了共鸣,所以说,家是不用刻意得去描写的,诗文讲求以情动人,只要把有关家的意象描写得情真意挚,就是不朽的佳作。 赵佶(宋徽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回首家山三千里,望断南天无雁飞。(此诗作后,金主震怒,将其处死。) 8.关于家的诗歌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杜甫《月夜》 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写家的诗歌篇一:家乡的小河 作者:段宝林 家乡的小河 早已干涸 可它却真切的 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蜿蜒盘旋 就像白玉 清澈见底 宛如琉璃 河底的石头 方 圆 尖 扁 形态各异 红 黄 蓝 绿 颜色艳丽 常有小孩 穿着开档裤 在河里拾捡 将捡来的石头 铺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有落差的地点 河水常冲刷出 水塘儿一些 顽皮的孩子们 常来游泳嬉戏 飞溅的水花 尽情地传递欢声笑语 美丽的姑娘们 常来河边洗衣 节奏明快的搓衣声 和银铃般地笑声 回荡田野 偶尔还能看见 村里的牛羊来河边饮泉 甘甜的河水 不知 养育了多少牲畜 灌溉了多少农田 夜间来河边听取 呱呱的蛙叫声 应和着 哗啦啦的流水声 那就是一首动听的 乡村夜曲 曾经奔流不息的 美丽小河哟 你到底为什么不见了 ﹎﹎﹎﹎﹎﹎﹎﹎﹎﹎ 篇二:回家过年 作者:勤耕 家是年的载体 年是家的欣欢 千里万里无阻拦 风尘仆仆往家赶 其乐融融年夜饭 心花更比礼花灿 ﹎﹎﹎﹎﹎﹎﹎﹎﹎﹎﹎ 篇三:农家年样 作者:子归 一股吹来的风 想看屋里动静 眼仁黏在玻璃窗上 厨房将往日的愁肠煮香 长辈细数过去酸甜苦辣 孩子们看着电视里的好日子 心里想着过小康 房间正晃动是年样 陈酿浸泡的幻想 不断从酒坛涌出 所有的醇香 都有喜悦的味道 狗尾摇起欢乐的节拍 鸡鸭追着主人后跟跑 时不时有漫舞轻歌传出 原来生活就是这样 窗台的水仙花懂事地点头 风儿梭下地悄悄走了 ﹎﹎﹎﹎﹎﹎﹎﹎﹎﹎﹎ 篇四:再回家 作者:何堪 赴约不在佳期。 外面的 冬天,支离了我一生 对你的寒暄,寥落如昨。 制首以通尾,一条炽热的河流 别于往常,在沿途的梦里荡漾。 岸边响起的跫音,回落到了小时候, 先是一团清脆,后是一圆实。 要是绕一些弯路, 远山孤峙,寂静丛生, 众里寻他,却如高空痛悲盛放的烟花, 烟花易冷。 乡梦阑珊。 ﹎﹎﹎﹎﹎﹎﹎﹎﹎﹎﹎﹎﹎﹎﹎ 篇五:各自回家 作者:深圳女子 那一抹黄昏里 弥漫的淡淡哀伤 荡游到边际 散落下夜的黑幕 在寂寞的湖泊开着静静的夜来香 憩息的心灵 逐渐走进沉睡的梦乡 枕着疲惫的岁末 徘徊着暗夜的沉思 我在高高的幻想里荡漾 直到冰冷透彻着魂灵 渴望在灰烬里消失 苏醒一波接一波 旅行者 怀揣可望不可及的企盼 在远方低吟浅唱 沧澜日子里 把年轻丢给了成熟的黑暗 心在衰退中成长 年轮轻轻在后面把门关上 等待者 渴望呯然心动的瞬间 在年华里无所适从 一如朝圣者匍匐的面庞 神圣而企盼 直到 拧干的爱情终于 从指尖滑落 岁月悄悄帮她抹去纯洁 是酒就醉了 是美丽哀伤了 洒落一地的叹息啊 抖落一地的冰凉啊 怎么能用胜利者的姿态欣赏我阵痛的哀怜哦 唯有匆匆剥离爱的衣裳 因为我知道 风景背后 我只是你河流上飘零的花朵 不同路上 轻轻飘过 没有永恒 。 你还是你 我还是我 各自回家 ﹎﹎﹎﹎﹎﹎﹎﹎﹎﹎﹎﹎ 篇六:家乡的歌 作者:刘恒武 家乡的歌, 心中的歌; 家乡的水, 家乡的山, 家乡的湖; 像一幅画, 一幅灵动的画。 在游子的心中, 幸福的荡漾。 冬日的红霞, 闪着绚丽的光辉。 天地间, 映照了家乡的路。 他乡的漂泊, 家乡的歌, 像一座呐喊的丰碑, 呼唤着游子的归家。 曾经的坎坷, 曾经的磨难; 这一刻, 宛如家乡的小溪。 平凡中, 流向了辽阔的大海! ﹎﹎﹎﹎﹎﹎﹎﹎﹎﹎ 篇七:回家 作者:新月诗人 风儿为谁吹 雪花为谁飘 我徘徊在这孤单的小道 苦苦地等待 只为你的来到 不要让我孤独的祈祷 风儿吹吧 雪花儿飘吧 我在这里等你回家 游子在外 浪迹天涯 只要心诚 爱就会到达就会到达…… ﹎﹎﹎﹎﹎﹎﹎﹎﹎﹎﹎ 篇八:回家的路 作者:诗人乔子 当桃花落下的时候 我随火的车远到天边 泪水落下,思念起程。 那头,以目光追随 这头,用心灵追忆 当黄叶飘下的时候 我仍在天边继续流浪 白云浮掠,日落月升。 那头,以流水牵挂 这头,用月光传情 而如今—— 当瑞雪白了大地的时候 我寄回一个平安的祝福 春去秋来,秋不再来。 那头,如风筝,在空中飘 这头,如孤舟,在海上摇 记忆中的红烛随风摇晃 回家的路依旧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