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有孟风吗

1.诗经》吧,大家知不知道《诗经》中有一篇叫《殷其雷》

《殷其雷》出自《诗经·国风·召南》。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雷声起兴。这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忽儿在山的南坡,忽儿在山的旁边,忽儿又到了山的脚下。这雷声勾起了她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忧念:在这恶劣的天气,他却要在外奔波跋涉,怎不叫人牵肠挂肚!因而诗在起兴之后发出了“何斯违斯”的感叹。 这首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

作品原文: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白话译文: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2.诗经中有陈有琴的句子

首先,诗经中没有既有“陈”又有“琴”的句子。

分开来说:

“陈”字在先秦时期做地名与姓氏还是比较常见的,反而做动词陈述,陈列讲却比较少用。“陈”做陈列讲,在《周礼》(周公旦著)中有“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这样的句子,算是最早的陈做动词的用法之一。而做陈述讲,在屈原的《离骚》中有“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的句子。但在诗经中,只有做名词出现,就在著名的《击鼓》一篇当中。

《击鼓》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琴”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可就不低了,作为当时一种广为使用的乐器,琴可以说出现在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追女孩要弹琴,交朋友要弹琴,高兴了也弹琴,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一种音乐的诗意。诗经中出现“琴”的句子句子如下。

《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女日鸡鸣》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罄同音。

《车舝》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诗句具体的意思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3.诗经中“山有嘉卉,候栗候梅”是什么意思,求解释

嘉卉 :美好的花草树木。 候:等待.

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奚其适归?

冬目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注释:

为仕者遭小人构祸,被逐南迁的抒愤诗。一说刺幽王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

徂(音粗,二声):往。胡宁忍予:何忍我遭此祸也。腓(音肥):草木枯萎。瘼(音莫):病;疾苦。

嘉卉 :美好的花草树木。

废:习惯。一说大。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江,汉,南国之大水,纪理众川,使不壅滞。有:通友,相亲。

鹑(音团):通鷻。雕。桋(音夷):木名。赤楝。

【赏析】

这首诗的题旨过去颇多争议,一直没有定论,今考察全诗,似是遭祸被逐之作。其人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有家不能归,受着无穷的灾难。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

全诗八章。前三章叙述自己自初夏被逐,历经秋冬,孤苦无告;第四章以比喻说明自己无过受害;第五章叹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为自己忠而见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无计逃祸;第八章自叙作诗的目的

4.赠刘景文是不是出自诗经

《赠刘景文》不是出自《诗经》。

原诗: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简析:

这首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里面的魏风园有桃属于什么类型的诗

《园有桃》按不同标准可以作出不同分类:

1、按字数:属于四言诗。

2、按诗经六义分类:属于比。

3、按诗经六义分类:属于国风。

4、按内容:属于抒情诗。

原谅欣赏: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白话翻译:

园中桃树壮,结下桃子鲜可尝。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放声把歌唱。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中枣树直,结下枣子甜可食。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散步出城池。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诗经·魏风·园有桃》 ,这里有原文,可以去赏析下。

6.诗经 蘠有茨

【原文】

墙有茨①,

不可埽也②。

中篝之言③,

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

墙有茨,

不可襄也④

中篝之言,

不可详也⑤。

所可详也,

言之长也。

墙有茨,

不可束也⑥。

中篝之言,

不可读也⑦。

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注释】

①茨:蒺藜,草本植物,果实有刺。②埽(sao):同“扫”,意思是 除去。③中篝(gou):宫室内部。④襄:消除。⑤详:详细讲 述。⑥束:捆扎。⑦读:宣扬。

【译文】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对人谈。

如果真要谈出来,

让人听了觉害臊。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详细讲。

如果详细讲出来,

说来话长讲不完。

墙头长满蔡黎草,

不可捆扎无处放。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去张扬。

如果一定要张扬,

让人听了觉耻辱。

【读解】

这是一首讽刺卫空公**的“刺淫”诗。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廷生活,都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就生活在宫廷中的人来说,宫纬秘事属于既无法说情楚,又不便于说清楚,更无人敢说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类。这样一来,宫纬秘事便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帝王作为人民的领导人,当然无法逃脱人民雪亮的眼睛的监督。尽管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没有约束帝王权力的弹劾机制,帝王实际上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无法完全禁止人们的传说议论。宫廷的围墙再严密,是不可能不透风的。惧怕议论,下令严禁议论, 或者完全不在乎议论,我行我素,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共同表明了统治者的腐败专横。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帝王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可能不敢说,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知道,不明白。瞎子吃汤圆都心里有数,更何况耳目和心智健全的正常人呢。

再说另一方面。帝王制定的种种道德准则,往往是对人不对己的,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却可以超然于规则之外。这样的规则再好,却因为有先天缺陷而成为破脚的。如此这般,便又为人们的议论提供了理由。

7.诗经国风中有王风吗

十五国风、十王风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乐歌,本来是那个时代的通俗文学,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化俗为雅了。周朝有许多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作者大都是平民。据说这些诗歌经过专人采集后,由掌管音律的乐官、太师修正、加工,再演奏给天子听,以观风俗,知得失,这就是《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 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 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王风

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东周王朝失去了原来的宗主地位,对诸侯国非但无力控制,而且要受到强大诸侯国的欺凌,领土日见削减。然而在春秋之初,周王朝还不免要摆出一副天子尊严的架势,对所谓“无礼”的诸侯国进行征伐,但可悲的是,总是以失败告终。

正因为东周王朝前期征伐频繁,又加上大贵族集中,生活奢侈,所以不得不加重对自己统治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在沉重的兵役、劳役、经济负担之下,造成不少旷夫怨女和流浪汉,人民普遍地感到生活一天天下降,大大不如东迁以前了。“王风”的十首诗歌中,大部分就是反映人民的这种痛苦呻吟和怨恨的。

“王风”与“周南”来源地部分相同,但它们的曲调是不同的。编入“王风”的是东周王畿的土乐,编入“周南”的则是受“南音”影响的外来乐。

“王风”共有十首 :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 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