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诗歌《哪儿去了》优秀教学设计 大班诗歌《哪儿去了》 大村镇中心幼儿园 薛明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根据提示朗诵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引导幼儿回忆四季的轮回变化,丰富幼儿对四季明显特征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分辨出春、夏、秋、冬,并说出四个季节的明显特征。 1、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图片分别表示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2、教师总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二、观看课件,幼儿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四季家族最近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的东西不知道哪去了。 2、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分别丢了什么? 3、分组讨论:你觉得她们的东西哪去了? 4、每组一个小朋友代表讲述自己组的想法。教师小结:每个组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想。四季家族告诉我,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5、看图片,教师朗诵诗歌。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的东西到底哪去了? 6、为什么说春姐姐有花篮?为什么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为什么说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地毯?白被子是什么? 7、教师小结: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盛开了,所以春姐姐有一个大花篮。秋天来了,树叶变黄变红慢慢凋落,落在地上像大大的地毯,所以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冬天来了,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大地盖住了,所以说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地毯。 三、完整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还有什么?你眼里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夏季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4、秋姐姐的地毯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秋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5、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6、教师小结: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同的美丽。春天柳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蝉、游泳,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冬天雪花飘飘,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四、出示课件,幼儿尝试在提示下完整的朗诵诗歌。 1、集体朗诵。 2、分组朗诵(如:女孩扮演春姐姐、秋姐姐,男孩扮演夏哥哥、冬爷爷,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进行朗诵) 五、活动延伸: 四个季节有不同的美,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将你眼中的四季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表征出来。 2.大班诗歌教案《怎样笑》一、活动目标: 1、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2、尝试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利用诗歌句式创编诗歌 3、充分欣赏诗歌的美,在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雨景、各自有伞、诗歌图卡);配乐朗诵磁带;场景布置。 三、活动过程: (一) 、利用丰富的画面吸引幼儿 1、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请你说说,刚才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 3、教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雨伞》。 (二)、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 1、在背景的提示下配乐朗诵诗歌。 (注重幼儿的听) 2、你刚才都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小朋友说的都很好,今天老师开动脑筋,把你们听到的诗歌制成了一幅图谱,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诗歌里都说有哪几种伞?(指图回答) 4、分句欣赏: 第一句:解释。 3.大班语言教案古诗《草》大班古诗主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3-18 11:25:0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兴趣。 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材料准备 电脑课件;轻音乐。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电脑课件,讨论:“画面里都有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初步欣赏古诗。 二、反复聆听作品,学习古诗 1、反复跟着电脑听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 1、集体大声的朗读古诗。 2、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古诗,比一比那组朗读的有感情。 3、讨论:古诗里都讲了什么?小草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要学习小草的什么精神?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到前面表演古诗。 4.在幼儿园上春晓这首古诗的教案怎么写古诗《春晓》活动目标:1.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2. 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活动准备: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 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2. 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 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3.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 (教师播放课件)(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1. 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2. 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 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 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 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五)幼儿学习朗诵。 1. 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2. 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六)活动延伸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参考资料: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活动评析:《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5.【幼儿教案,诗歌小猫写信】幼儿园大班诗歌欣赏:小弟和小猫 一、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小弟淘气、可爱的形象,产生学念诗歌的兴趣. 2、能根据诗歌内容找到相对应的图片内容,学习新词“淘气”、“害臊”. 3、懂得爱清洁、讲卫生. 二、活动准备 1、分别反映诗歌各段落内容的图片共五张. 2、诗歌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幼儿欣赏教师朗诵诗歌,并回答问题:诗歌中有谁?这首诗歌主要讲的是谁的事情? 2、教师按顺序分段朗诵,幼儿找出相关图片. 教师分段朗诵诗歌,请幼儿找出相应图片.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述,并用诗歌句子小结,引导幼儿学习新词“害臊”、“淘气”. 3、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设计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如:小弟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为什么你认为他是个淘气的孩子?诗歌里哪些话能说明他很淘气?小花猫为什么一见小弟,就连忙往后跳?小花猫说了些什么?小弟听了怎么样?他为什么会感到“真害臊”?最后,小弟说了句什么话?教师可请幼儿集体用诗歌原文回答. 4.完整欣赏诗歌录音,激起学念、表演的兴趣. 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后,先问幼儿:“你喜欢小弟吗?为什么?”再做小结:小弟是一个聪明又淘气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就愿意改正.现在,小弟懂得了只有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大家才喜欢. 小结后,教师接着引导幼儿:“我们一边念诗歌―起学做可爱的小弟,好吗?” 四、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域提供道具,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内化,学习诗歌表演。 6.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2]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2]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2]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2] 却话:回头说,追述。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7.幼儿园中班古诗教案信鸽目标:1、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活动重点: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活动难点: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回顾春天的美丽景象。(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并大胆表达出来。) (2)仔细观看挂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洒满?春天是什么样? (引导幼儿边看边和同伴讲一讲。) (3)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2、初步欣赏古诗《早春》。 (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 教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来听听诗里是怎么说的吧。 (2)幼儿交流。 教师:诗里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说出古诗里的一些字词时,教师就把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1)理解故事的题目。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早春》,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诗。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3)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为什么在远处看一片小草的浅绿,在近处却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时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 4、幼儿朗诵古诗。(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 (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