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两首习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1都是求心上人的。 2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比"和"兴"在古代是不同的,但是在有的作品中它们又是混合的,"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关雌》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 如此诗起兴,但兴中又以睢鸠之“挚而有别”来“比”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又暗指淑女之难求。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由余的效果。 3起借物喻人的作用。4全诗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之法,反复吟咏,具有强烈的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三章之间,仅易数字。 但正是这变化的几个字推动了诗情的发展。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写的是时间的推移,暗示着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5《蒹葭》是情与景的交融。 情景交融。而《关雌》则不是。 2.诗经经典篇目,学生应该了解、背诵的召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麇、何彼襛矣、驺虞 齐风:鸡鸣、还、著、东方之日、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王风: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秦风: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魏风: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郑风: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唐风: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曹风:蜉蝣、侯人、鸤鸠、下泉 豳风:七月、鸱枭、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桧风: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鄘风: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邶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卫风:淇奥、考蒰、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周颂: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鲁颂:駉、有駜、泮水、閟宫 商颂: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大雅: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棠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南陔、白华、华黍、鱼丽、由庚、南有嘉鱼、崇丘、南山有台、由仪、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3.寻几首《诗经》中的诗,不要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诗词小筑为您解答: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国风·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4.2013元旦诗歌朗诵稿(4人)一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我所热爱的少女 已经久未谋面 仿如故园里微微颤栗的蛛网 默默地长成了蚕茧 趁春风还早,我要快快赶路 好问心爱的姑娘一声 爱情她可会在这个春天,开出花来 二 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 那里有少女的香味 带着野百合的私语 在一瞬间绽放 青涩地,爱人的手臂 温柔地缠绕,把你拥抱 拨动春天的琴弦 季节的距离如此强烈无法抵挡 如同大地孕育着希望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感觉兴奋而踏实 于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 三 碰落了第一滴露水 氤氲开来,它是七彩的 北方的冰雪消融 南方的树木吐绿 嘀嘀的汽车声里 一路开来,那是春天的婚礼 生命中注定抵达的幸福 你要在哪里醒来 倾听圣洁的歌唱 眼前美好的一切 顺手就能摸到的东西 像诗歌和水一样一见钟情 然后在春天里甜蜜地怀孕 可我还是会想起村庄 坐在一片田野上的村庄 向着河流的方向飞翔 莫非是那不停吹来的微风 引得我张望 初长成的小妹 她正站在家园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势 为你献上这首祝福的诗 元旦诗歌朗诵稿(2) 1 新年是一粒种子, 越过情感的村庄, 用胸脯贴近土地。 在温暖的季节里, 点燃了春天那燥动的火焰, 照耀母亲的银发。 小小的身体装着一个盛大的春天呵! 此起彼伏的拔节声,延伸开来就是一串春意盎然的音符。 新的钟声还没有敲响, 母亲就一直守候在窗前, 为儿女祈祷祝福。 阳光像含而不露的花朵, 能把美丽的心悬成一盏归程的灯吗?惟有新春的渴望仍刻在母亲的心中…… 新年的快乐是从庄前鹊巢开始的。 一首低声哼起的童谣向四周辐射, 毛绒绒的羽毛温暖了游子的双眸。 在梦中触摸故乡, 我的十指蓊蓊郁郁如一片返青的麦苗。 2 太阳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整装待发。 而月光藏在角落里咀嚼一年的心事, 让我全部的祝福无法触摸流逝的时光。 那些阳光下摇曳的庄稼,是太阳赐给生命的颗粒, 教人类靠劳作养活自己。 母亲呵,你曾用五谷养育儿女,教我们对生命之源懂得感恩。 新年来临之际,我也把五谷放在孩子们的面前,教他们辩认这些美丽的圣物。 让他们把五谷铭刻在刚刚发育、渐趋丰满的小小心脏里。 3 新年是一盏红灯笼, 谁提着它, 走进村口, 叩那些温暖的门楣? 那年全家团聚在新年夜里,母亲突然脱口而出: 紫燕剪春风,喜鹊叫喳喳;红梅吐酒香,儿孙如花花。 那时,母亲的神情朴素而又生动,无人能够描摹;民谣的韵律简单而又奇妙,无人可以捕捉。 至今,每当想起那个新年,大树上就会孵出乳鹊的欢笑;小院里就会飘出温馨的祝福;田间里纷纷春雨如情丝,溅湿儿女们那幸福而厚实的视野;屋檐下串串玉米像鞭炮,炸响农人们那喜庆而坦荡的时光。 4 春风为新年铺开一条锦绣大道。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描绘曾经有过的辛劳与甘甜; 不需要太多的回味,去感受曾经经历的曲折与平坦。 看,春光明媚,百鸟啼鸣,灿烂的阳光正展开金色的翅膀,穿越城市的上空,飞向大地,飞向绵绵的群山。 看,和煦的春风,改革浪潮,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正跨越城市的围墙,涌向大地,涌向美丽的村庄。 没有和风的鼓舞, 母亲劳作的身姿能如此轻盈吗? 没有雨露的滋润, 新年吉祥的歌谣还那么清新吗? 5 新年是带着一部诗稿来的, 把歌的节拍和舞的轻盈和谐的揉合在一起, 将母亲的每一天都抒情得生机盎然, 让春天的语言闪动着绿色的光芒。 新年是带着一曲牛皮戏来的, 把滚烫的汗水和生存的艰辛揉捏在一起, 把母亲的每一个憧憬都演绎得富饶激越, 让生命的潮汐渲染着城乡的生活。 新年是带着一幅画来的, 把你内心深处的快乐和对山外世界的向往粘连在一起, 把母亲耕作的四季印制得绚丽斑斓, 让温暖的阳光亲吻着泥土芬芳的清香。 新年,你好!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便近了。 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它招手: 新年,你好! 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 回顾过去的日子,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上,尽管有着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几多磨难,但我们已经走过来了,而且毕竟我们已经走到了终点。 就像爬山一样,当你沿着陡峭曲折的山路,无比疲惫的爬到顶峰,感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你的心情一定是难以形容的兴奋和自豪吧。 又如跑完马拉松赛的运动员,不管能否取得好名次,都是令人敬佩的。 是的,面对新年,我们都是胜利者! 回首我们的人生旅途,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失败过,也成功过。 我们的欢笑和失落、我们的迷惘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了,正如普希金在一首诗。 5.幼儿为何要诵读经典大家很奇怪,为什么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会经典?他们这么快学会背诵,会不会很快又忘记了?郑州蒙正教育机构邱贞贞园长说,在传统的国学教育中,诵读是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其目的就在于咀嚼英华,悟其真味,行于日常。古人虽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但经典诵读不是搞形式主义,是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抵达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拥有优雅的言谈举止、端正的心性与行为、多维的思维方式、圆融的沟通技巧等人格特质。 它是日常生活的基础,是生活状态之根,诵读经典,最终目的是铸造其灵魂,通俗地讲,就是定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幼儿期便让孩子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之博大精深的土壤里,在诵读的过程中,随着年龄及人生阅历的增长逐渐理解、领会其精髓要义,一生实践,受用无穷。 诵读对于一些现代学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语言为例,精通9种语言的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其学习方法就是简单的诵读。 所以对于识记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诵读这种学习方法仍然值得推广。邱贞贞说,对于幼儿,一所幼儿园只要在环境设置上多下些工夫,让孩子们从视、听、触等不同角度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统器官领悟古代经典的智慧。 真正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在耳濡目染中,每天只要读一读,像日常的吃饭穿衣一样,经典自然而然就记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