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国风 彼其之子 彦羔裘(羔裘:郑国一位大夫,勇武、正直而有节操,是国家杰出的人才)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译文】 身穿羔裘润如膏,行为正直品德好。 他是那样一个人,舍身忘命守善道。 羔裘袖口豹皮镶,非常勇武有力量。 他是那样一个人,国家司直好名望。 羔皮袍子美无比,三行缨饰多艳丽。 他是那样一个人,国家俊贤数第一。 2."彦歆"出自诗经哪句1、嗅闻。古指祭祀时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气。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诗·大雅》 又如:歆享(歆止,歆飨。神灵享受供物);歆嗅(歆飨);歆尝(神灵享用祭品)。 2、无然歆羡。——《诗·大雅·皇矣》。朱熹集传:“歆,欲之动也。”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诗·大雅·生民》 又如:歆动(触动;惊动) 3、贪图;羡慕,若易中下,楚必歆之。——《国语·楚语上》 又如:歆美(钦羡赞美);歆淫(纵乐);歆叹(钦羡赞叹)。 3.诗经中“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什么意思梁彦光。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隋文帝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迁相州刺史。相州人情险诐。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光招致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授。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变。有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光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涕之像。通。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谕而遣之。卒为善士。光卒于官。谥曰襄。子文谦。有父风。迁鄱阳太守。政为天下最。(循吏传) 梁彦光隋朝人,七岁时,其父染患重病,医师诊断病况说:“必须服用紫石英,才能痊愈。”当时家人到处寻求不获,彦光日夜忧伤。一天忽然在园圃中发现一块特异物体,彦光不认识,于是抱回家中,不意竟然是块紫石英,其父病体,因而痊愈,亲戚乡人,都深感奇异,认为至诚孝心所感。 隋文帝时,任用彦光为岐州刺史,爱民如子,处处以恩泽加惠百姓,治理政绩,在当时最称优越,隋文帝很是嘉赏,饬令全国牧守,效法彦光的政风。 后来迁任相州刺史,相州人情,凶悍难平,经常诉讼官吏,事态千变万端。彦光招请德学兼备的大儒,每乡设立学堂,以圣贤道理,教授百姓,于是百姓,都能互相劝勉,敦励品行,风俗由此大为转变。 当时有乡民焦通,事奉双亲,不尽孝道,为堂弟告发,彦光命焦通观看孔子庙中,孝子韩伯瑜的画像,这张图画是描绘韩伯瑜挨受母亲杖打不痛,因而哀伤母亲体力衰退,对着母亲悲泣的一幅感人情景,焦通看后,悲痛惭愧交加,自觉无地自容,彦光又引古训,谆谆教诲,然后遣他回去,焦通从此感悟,洗心革面,终于成为乡里善士。 彦光在任期间去世,赐谥号襄,其子文谦,步父风范,官任鄱阳太守,政风显著,为天下第一。 4.隽在名字中的读音隽在名字中的读音是:jùn。 一、隽的读音是:jùn juàn 二、释义: [ jùn ] 同“俊”。 [ juàn ] 1、鸟肉肥美。 2、隽永。 三、隽的部首:隹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画: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雅隽、隽彦、隽词、深隽、隽勇 1、雅隽[yǎ jùn] 文雅隽永。 2、隽彦[jùn yàn] 才德特出之士。 3、隽词[jùn cí] 犹隽语。 4、深隽[shēn juàn] 深刻且意味深长。 5、隽勇[juàn yǒng] 艺术风格的一种。 5.彦是什么意思彦的意思是:才德出众的人。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白话释义: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相关组词 往彦、秀彦、美彦、宿彦、彦语、隽彦、昔彦、猎彦、彦哲、文彦、黎彦、彦圣、茂彦、哲彦。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彦,美士有文,人所言也。从彣,厂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彦,美士懂得岩石上的文字,那是人们世代相传的谚语。字形采用“彣”作边旁,采用“厂”作声旁。 词语解释 1、猎彦 [ liè yàn ] 释义:搜求有才德的人。 2、彦哲 [ yàn zhé ] 释义:贤智之士。 3、文彦 [ wén yàn ] 释义:有文才德行的人。 4、哲彦 [ zhé yàn ] 释义:聪明有才学的人。 5、彦圣 [ yàn shèng ] 释义:善美明达。亦指善美明达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