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恺

1.英语翻译诗经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

湛露【题解】周王宴饮诸侯.【原文】湛湛露斯1,匪阳不晞2.厌厌夜饮3,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4.湛湛露斯,在彼杞棘5.显允君子6,莫不令德7.其桐其椅8,其实离离9.岂弟君子10,莫不令仪11.【译文】浓浓的夜露呀,不见朝阳决不蒸发.和乐的夜饮呀,不到大醉决不回家!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繁茂芳草.和乐的夜饮呀,宗庙里洋溢着孝道.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枸杞酸枣.坦荡诚信的君子,无不具有美善德操.那些同类的梧桐山桐,一树比一树果实累累.这些和悦平易的君子,看上去无不风度优美.【注释】1.湛湛:露清莹盛多.斯:语气词.2.匪:通"非".晞:干.3.厌厌:一作"懕懕",和悦的样子.4.宗:宗庙.载:充满.考:通"孝".5.杞棘:枸杞和酸枣,皆灌木,又皆身有剌而果实甘酸可食.6.显允:光明磊落而诚信忠厚.显,明;允,信.7.令:善美.8.桐:桐有多种,古多指梧桐.椅:山桐子木,梓树中有美丽花纹者.9.离离:犹"累累".10.岂弟(kǎitì):同"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11.仪:仪容,风范.【赏析】《湛露》属二《雅》中的宴饮诗.《毛诗序》:“《湛露》,天子燕(宴)诸侯也”,又《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至于所宴饮之诸侯为同姓还是兼有异姓,前人尚有争议.从《小雅·六月》的《小序》有“《湛露》废则万国离矣”来看,似应兼同异姓而言;唯诗中明明有“在宗载考”,古“考”“孝”多通用,而“宗”则不论解“宗庙”或“宗族”,总属同姓,可见诗本同姓贵族的宴饮诗,约春秋时已用为天子宴飨诸侯的乐章.还有一说是“考”指宫庙落成典礼中的“考祭”,因上下文缺乏照应,不可从.《湛露》四章,每章四句,各章前两句均为起兴,且兴词紧扣下文事象:宴饮是在夜间举行的,而大宴必至夜深,夜深则户外露浓;宗庙外的环境,最外是萋萋的芳草,建筑物四围则遍植杞、棘等灌木,而近户则是扶疏的桐、梓一类乔木,树木上且挂满果实——现在,一切都笼罩在夜露之中……“白露”“寒露”为农历(夏历)八、九月之节气,而从夜露甚浓又可知天气晴朗,或明月当空或繁星满天,户厅之外,弥漫着祥和的静谧之气;户厅之内,则杯觥交错,宾主尽欢,“君曰:‘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诺,敢不醉!’”(《仪礼·燕礼》)内外动静映衬,是一幅绝妙的“清秋夜宴图”.若就其深层意蕴而言,宗庙周围的丰草、杞棘和桐椅,也许依次暗示血缘的由疏及亲;然而更可能是隐喻宴饮者的品德风范:既然“载考”呼应“丰草”,“载”义为充盈,而“丰”指繁茂,那么“杞棘”之有刺而能结实难道与君子的既坦荡光明(显)又诚悫忠信(允)无涉?更不用说桐椅之实的“离离”——既累累繁盛又历历分明——与君子们一个个醉不失态风度依然优美如仪(与《宾之初筵》的狂醉可对看)的关系了.只是至此还没有说到最重要的意象“湛湛”之“露”究属何意.前人大多理解湛露既然临于草树,则无疑象征着王之恩泽.若就二、三章而言,这也不差,只是以之揣摩首章,却不像了.我们认为露之湛湛其义蕴犹情之殷殷,热情得酒之催发则情意更烈,正好比湛露得朝阳则交汇蒸腾……此诗章法结构之美既如陈奂所言“首章不言露之所在,二章三章不言阳,末章并不言露,皆互见其义”,又如朱熹引曾氏曰:“前两章言厌厌夜饮,后两章言令德令仪”.后者需补充的是:在这两者之间,第三章兼有过渡性质(一、二承上,三、四启下).雅诗的章法结构比风诗更为讲究,于此亦见一斑.音韵的谐美也是本诗一大特点:除了隔句式押韵外,前两章以一、三句句头的“湛湛”与“厌厌”呼应,去和二、四句句尾的脚韵共构成回环之美;至后两章则改为顶真式谐音,表现为“杞棘”的准双声与“显允”的准叠韵勾连,而“离离”的双叠也与“岂弟”的叠韵勾连(作为过渡,三章“湛湛”与“显允”的尾音也和谐呼应).总之,《湛露》一诗,乍看平淡无奇,细品恰如橄榄,其味愈出愈永。

2.诗经小雅蓼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⑹罍(lě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注释

⑴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零:滴落。湑(xǔ):叶子上沾着水珠。

⑶写:舒畅。

⑷燕:通“宴”,宴饮。

⑸誉处:安乐愉悦。朱熹《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详。岂弟(kǎi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⑾鞗(tiáo)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⑿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⒀攸同:所聚。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因为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篇,所以就把两篇都答出来了,希望能帮到你

3.急

全文:

湛湛露斯1,

匪阳不晞2。

厌厌夜饮3,

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

在彼丰草。

厌厌夜饮,

在宗载考4。

湛湛露斯,

在彼杞棘5。

显允君子6,

莫不令德7。

其桐其椅8,

其实离离9。

岂弟君子10,

莫不令仪11。

注释:

·1.湛湛:露清莹盛多。斯:语气词。

·2.匪:通"非"。晞:干。

·3.厌厌:一作"懕懕",和悦的样子。

·4.宗:宗庙。载:充满。考:通"孝"。

·5.杞棘:枸杞和酸枣,皆灌木,又皆身有剌而果实甘酸可食。

·6.显允:光明磊落而诚信忠厚。显,明;允,信。

·7.令:善美。

·8.桐:桐有多种,古多指梧桐。椅:山桐子木,梓树中有美丽花纹者。

·9.离离:犹"累累"。

·10.岂弟(kǎitì):同"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11.仪:仪容,风范。

译文:

浓浓的夜露呀,

不见朝阳决不蒸发。

和乐的夜饮呀,

不到大醉决不回家!

浓浓的夜露呀,

沾在那繁茂芳草。

和乐的夜饮呀,

宗庙里洋溢着孝道。

浓浓的夜露呀,

沾在那枸杞酸枣。

坦荡诚信的君子,

无不具有美善德操。

那些同类的梧桐山桐,

一树比一树果实累累。

这些和悦平易的君子,

看上去无不风度优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