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名句的意思是: 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别国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2.【《诗经•小雅•鹤鸣》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A不合题意,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即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题中反映的是借助外力来提高、改正自己,即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的重要性,而非继承传统文化;B不合题意,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表现;C符合题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说法错误,“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3.它山之石可攻玉的意思词 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 音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释 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 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 例 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 ★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