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的一段话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2.楚辞里的兮有什么作用《楚辞》几乎每句都有“兮”字,《诗经》中偶尔也用“兮”字,但它们不仅在量上有分别,在性质上也完全不同。 《诗经》里的“兮”字分三种。 第一种表情成分最重,如《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 风其吹汝 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 第二种表情稍轻,约等于“也”,如《鄘风·君子偕老》 之子之清扬 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 邦之媛也 第三种表情最轻,用得最普通,如《齐风·还》 子之还兮 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 揖我谓我儇兮 以上三种“兮”又可归为一类——表情,可是“兮”在《楚辞》里完全离开了表情的作用。例如: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为何句子上半有兮而下半没有呢?《楚辞》里的句法本来十九是上下对称的,即上下感情相等。若句子上半用兮,下半则应由同样的表情。可见,这里的兮并非表情。它之用于句子上半,颇近于《诗经》里表情较重的一二种形式,可是它却相反的没有表情作用。 所以,《楚辞》中的“兮”字乃是一个纯粹句读上的作用,它的目的只在让句子在自身的中央得一个较长的休息时间。当它遇到需要表情字的时候,就再用其他的语吻字,例如: 忳鬰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从这里可以说明,《楚辞》是一个最特殊的字,既不含字义,又非语吻字。它似乎只是一个音符,最有力量构地成诗的节奏。 3.带有“兮”字的古诗词有哪些《兮》读音[xī] 。带有兮字的古诗词: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详细释义: 1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例如: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 《绿衣》 诗经·国风·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4 〈助〉 啊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5 悲兮(非常悲伤)、惨兮(非常惨)、烦兮(非常烦恼)。――潮州话 常用词语:归去来兮、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4.诗经中“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是什么意思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题解]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辛苦寻找,亲,给个好评哟!】 5.带有“兮”字的诗句先找了这三首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绿衣》 诗经·国风·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垓下歌 秦末汉初•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诗经里面很多的 6.诗经简兮改编简兮 简兮简兮⑴,方将万舞⑵。日之方中(3),在前上处(4)。 硕人俣俣(5),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6)。 左手执龠(7),右手秉翟(8)。赫如渥赭(9),公言锡爵(10)。 山有榛(11),隰有苓(12)。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一说鼓声;一说形容武勇的样子。 (2)方将:将要。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蹈,分为文舞、武舞。 (3)方中:正中;此处指正午 (4)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5)硕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俣俣(yǔ):魁梧健美。 (6)辔(pèi):马缰。组:丝织的宽带子。 (7)龠(yuè):古乐器。三孔笛。 (8)秉:持。翟(dí):野鸡的尾羽。 (9)赫:红色。渥(wò):厚。赭(zhě):赤褐色,赭石。 (10)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11)榛(zhēn):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12)隰(xí):低下的湿地。苓(líng):通“莲”。即荷花。旧有甘草、苍耳、黄药、地黄等说。 译文 鼓声咚咚响不停,万舞马上就举行。太阳恰好当头顶,他是舞列第一名。 身体壮美又魁梧,来到公庭跳万舞。力大无比如猛虎,手把缰绳像织布。 左手拿龠跳文舞,右手雉羽频挥举。脸色红润如赭土,公爷赏酒让他去。 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鉴赏 《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案据诗中所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可知有关男女情思,所以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贵族妇女或一般侍女)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此说可从。[1] 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第四章,吴闿生《诗义会通》曾引旧评说“末章词微意远,缥缈无端”,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美人”,旧说多附和曲解,诗意因此玄之又玄。在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两句是“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两句的扩展延伸,钟惺《评点诗经》云:“看他西方美人,美人西方,只倒转两字,而意已远,词已悲矣。”而“后一章两‘兮’字忽作变调,亦与首章首句神韵相应”(陈继揆《读诗臆补》),以“细媚淡远之笔作结,神韵绝佳”(牛运震《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