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悟的诗歌

1.【有哪些描写人生感悟的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折实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赏析1】 宋代王铚《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2.和悟有关的诗词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死心悟新禅师赞六祖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物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斵轮。

(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弘一为红菊花说偈)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寒山众星诗)

3.有哪些描写人生感悟的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折实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 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 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赏析1】

宋代王铚《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更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si=5

4.关于人生感悟的诗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惜时宴平乐,都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