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如火如荼

1.如火如荼什么意思

成语 如火如荼

拼音 rú huǒ rú tú

解释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示例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巴金《家》六)

近义词 方兴未艾、轰轰烈烈

反义词 无声无息

歇后语

灯迷面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啊

【读音】rú huǒ rú tú 【英语】blazing like a raging fire 【德文】mitlodernderBegeisterung 【释义】荼: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也可以比喻生命力强的植物。 【押韵词】捶胸跌足、学而后知不足、下帷攻读、视有如无、调丝弄竹、黄公酒垆、坐镇雅俗、清旷超俗 【近义词】方兴未艾、轰轰烈烈 【反义词】无声无息 [1]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2]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正音】 荼:不能读作“chá”。读“tu" 二声。 【辨形】 荼:不能写作“茶”。 [3]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 如火如荼 ,军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 如火如荼 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巴金《家》) ◎ 经过了几天的混战, 如火如荼 的革命军终于进入了北京。

3.文言文 《如火如荼》原文,注释,翻译

原文:吴王昏乃戒……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注释:1、矰:短箭 2、荼:古代指茅草的白花。3、旟:古代指军舰。4、錞于:古代一种铜制乐器。5、哗扣:欢呼的声音。

译文:吴王夫差于是在黄昏时发布命令……一万人组成一个方阵,都穿着白色的下衣,打着白色的旗帜,披着白色的铠甲,带着白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白色的茅草花。吴王亲自拿着钺,身旁树着白色军旗在方阵中间站立。左军也像中军这样列阵,但都穿着红色的下衣,打着红色的旗帜,披着红色的铠甲,带着红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鲜红的火焰。右军也像中军这样列阵,但都穿着黑色的下衣,打着黑色的旗帜,披着黑色的铠甲,带着黑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黑色的乌云。……天未大亮,吴王便拿起鼓槌亲自擂鼓,敲响了铜钲、金玦和金铎,三军勇敢的、胆怯的一起响应,齐声呐喊鼓动,声浪震动天地。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4.如火如茶的意思

是“如火如荼”

"荼",古代指茅草的白花。

如火如荼的意思是像火一样红, 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出处

《国语·吴语》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阵,望之如荼。左军 亦如之,皆赤裳、赤旗、赤甲、朱羽之阵,望之如火。

故事

春秋时代后期,吴国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大军来到卫国的黄池,约天下诸侯前来会盟,要大家推他为盟长。为了显示实力,夫差在一夜之间把带来的三万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百行,每行百人,各摆成一个方陈, 他亲自高举斧铖,以熊虎为旗号,指挥中军前进。中军全体将士,全 都身穿白色战袍,披上白色销甲,打着白色旗帜,插起白色箭翎,远 远望去,好象盛开的一片白花;左军一万将士,一律身穿红色战袍,披上红色销甲,打着红色旗帜,插起红色箭翎,望去好象一片熊熊烈 火;右军则全用黑色,犹如一片乌云。三路大军,开到会盟地点附近,摆开阵势。天刚蒙蒙亮,吴王夫差亲自鸣鼓发令,三万人一齐大声呐 喊,那声音简直像天崩地裂一般,惊动了到会的各路诸侯。吴军军容 如此盛大,军威如此整肃,各国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争,不得不承认 吴国为盟主。黄池之会,就在吴王夫差显示如火如荼的盛大军容后,取得成功。

相关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