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什么兮

1.《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作品内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作品:蓼莪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作品注释 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卒:终。

指终养父母。 【赏析】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

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国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这首诗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遥遥相对。中间两章一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一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全诗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译文: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

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南山高耸耸,暴风阵阵起,人们没有不过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风呼呼吹。人们没有不幸福的,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很细腻地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 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 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 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 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 卒:终。

指终养父母。 【赏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

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

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sicijianshang/tangqian/shijing/0673003364846316.htm。

2.诗经简兮改编

简兮

简兮简兮⑴,方将万舞⑵。日之方中(3),在前上处(4)。

硕人俣俣(5),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6)。

左手执龠(7),右手秉翟(8)。赫如渥赭(9),公言锡爵(10)。

山有榛(11),隰有苓(12)。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一说鼓声;一说形容武勇的样子。

(2)方将:将要。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蹈,分为文舞、武舞。

(3)方中:正中;此处指正午

(4)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5)硕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俣俣(yǔ):魁梧健美。

(6)辔(pèi):马缰。组:丝织的宽带子。

(7)龠(yuè):古乐器。三孔笛。

(8)秉:持。翟(dí):野鸡的尾羽。

(9)赫:红色。渥(wò):厚。赭(zhě):赤褐色,赭石。

(10)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11)榛(zhēn):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12)隰(xí):低下的湿地。苓(líng):通“莲”。即荷花。旧有甘草、苍耳、黄药、地黄等说。

译文

鼓声咚咚响不停,万舞马上就举行。太阳恰好当头顶,他是舞列第一名。

身体壮美又魁梧,来到公庭跳万舞。力大无比如猛虎,手把缰绳像织布。

左手拿龠跳文舞,右手雉羽频挥举。脸色红润如赭土,公爷赏酒让他去。

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鉴赏

《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案据诗中所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可知有关男女情思,所以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贵族妇女或一般侍女)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此说可从。[1]

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第四章,吴闿生《诗义会通》曾引旧评说“末章词微意远,缥缈无端”,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美人”,旧说多附和曲解,诗意因此玄之又玄。在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两句是“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两句的扩展延伸,钟惺《评点诗经》云:“看他西方美人,美人西方,只倒转两字,而意已远,词已悲矣。”而“后一章两‘兮’字忽作变调,亦与首章首句神韵相应”(陈继揆《读诗臆补》),以“细媚淡远之笔作结,神韵绝佳”(牛运震《诗志》)。

3.★“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这些比较适合吧

王风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郑风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对男)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皆臧。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下怀人)

4.诗经中“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是什么意思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题解]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辛苦寻找,亲,给个好评哟!】

5.古文兮兮是什么意思

兮:文言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新诗中的“啊”,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相当于“啊”、“呀”。

如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探索真理的)路漫长而艰难,我将不遗余力地去探寻求索。

兮,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歌、辞、赋中的,如“诗经”、“楚辞”、“乐府诗”等等。而我们常说的“古文”,是指用先秦散文语言写作的文章,以及韩愈等发起的“古文运动”所倡导的散体文。在这样的“古文”中,鲜见有“兮”字出现。

“兮”在这里有一个明显的舒缓语气的作用,给读(听)者一个思考空间,充分感觉它的“漫长修远”,继而表白自己“上下求索”的决心,更能加深人们对作者情怀胸襟的认识理解。

扩展资料: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

(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意思是那将士,是国家的辅佐之臣呢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鸟儿快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很哀伤的;人临近死亡的时候他说的话也是善意的。

2.矣:

(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意思是我们信奉的“道”行不通,这是早已明白的事情了。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意思是先生处在门下已经好几年了。

3.乎:

(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如:壮士,能复饮乎?意思是壮士你还能再喝吗?

(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子其行乎?意思是你要走了吗?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意思是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那子羽就算不上人才了

6.《诗经》中“舒尔悦悦兮”是什么意思

野有死麕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译文及注释

直译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

意译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体。少女怀春心不已,美男善诱情意起。

林中朴樕无人理,野地死鹿还施礼。白茅包裹埋地里,少女如玉属意你。

缓脱裙衣是何企,别碰腰带对不起。莫使狗儿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注释

⑴ 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比鹿小,无角。

⑵ 白茅:草名。

⑶ 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⑷ 吉士:男子的美称。

⑸ 朴樕(sù):小木,灌木。

⑹ 纯束:捆扎,包裹。“纯”为“稇(kǔn)”的假借。

⑺ 舒:一说舒缓,一说语词。脱脱(duì兑):动作文雅舒缓。

⑻ 感(hàn):通假字,通:撼 ,动摇。

帨(shuì):佩巾,围腰,围裙。

⑼ 尨(máng):多毛的狗。

鉴赏:是一首纯真的情歌

作者:佚名

(1)男子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刚打到的獐子,怀着坎坷不安的心情送给心爱的女子,并称女孩就像这白茅一样纯洁美丽。

(2)二人亲热时女孩不好意思让他不要太粗鲁,以免招来人旁观的细节说明两位古代男女青年对待恋爱的方式是自然、直接、主动,对待恋爱的态度是真诚大方,朴实率真,不矫揉造作,女生还带着年轻的娇羞。

(3)獐和鹿,都是古人求亲的时候必备的礼聘之物,中引用这獐和鹿含义深刻。

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篇,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想封建社会过度,礼教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较开放,古代男女对性的态度不像后世般受礼教禁锢,所以男女表达爱情还是比较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男欢女爱是人纯真性情的流入,不能言其淫艳、不符礼义廉耻。

《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直面讴歌爱情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全诗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男女之情,朴实率真。第三段转变叙事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正面侧面相互掩映,含蓄诱人,赞美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后人鉴赏《野有死麕》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民俗风情及文化背景才不失之偏颇。

《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纯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人纯真性情的流淌之爱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