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周颂杯

1.诗经中为何有鲁颂商颂周颂可以理解,那么鲁国为何有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3.《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题解:周王亲耕农田,祭神劝农。

原 文

译 文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

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译文: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4.【《诗经》的经典诗歌有哪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除《诗经·郑风·子衿》、《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周颂·噫嘻》、《诗经·小雅·采薇》、《诗经·卫风·硕人》等名篇外,还有以下名篇名句:1.《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2.《诗经•卫风•木瓜》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3.《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4.《诗经•小雅•鹿呜》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5.《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6.《诗经•小雅•车舝(辖)》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7.《诗经•小雅•鹤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8.《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9.《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①[幽谷]深谷.10.《诗经•大雅•荡》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5.成语"惩前毖后"的出处《诗经·周颂·小毖》是以下哪一位先秦人物

周成王

惩前毖后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释义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 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例 句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我们都要坚持“~,治病救人”的方针。

典 故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治理国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造谣说周公准备篡位,周公为表忠心隐居外地。管叔鲜等立即叛乱,周成王请周公率军讨伐。周成王说他要从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