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第七首

1.《诗经》其中的7录诗

是《诗经》中的七首诗吧: 1、《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4、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5、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6、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7、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诗经有7首诗有墓无篇的是

是六首呀 有目无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本就“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诗经》有篇名的诗共311篇,实际即篇名又有文辞的305篇(而《小雅》中这6首有目无辞的,即只有篇名而无文辞的,有些学者认为已亡佚),故又称《诗经》为《诗三百》。305篇中,包括国风160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6篇有目无辞,为“笙诗”,即“六笙诗”。

故“笙诗”即《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辞者。至于为什么有目无辞,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

3.《诗经》其中的7录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诗经从第1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173人评分) 8.3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望采纳

5.杂诗七首其一翻译古诗文网

杂诗七首·其一

魏晋: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

北林:泛指树林。《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作为怀念君子的起兴。

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极,至,到达。难任,难以承担。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

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

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6.诗经七月是什么诗

温柔控0380 :你好。

【诗经 国风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民谣诗)。

题解:【豳风】之豳(bīn):又写作【邠】。是种草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栒县(古邑名xún)(今天的旬县)、邠县。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7.诗经《七月》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民歌。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全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全诗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

8.内容不同的诗歌.七首

《访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脍炙人口,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是唐诗中的代表作. 诗因为受体裁的限制,只能用很少的字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诗有“诗家语”,如果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诗,则不容易理解诗的本意. 这首《访隐者不遇》,最大的特点是精炼,诗是五绝,只有二十个字.开篇第一句“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作者没有说,只用回答代替了疑问“言师采药去”,那问的一定是“师往何处去”.接下来又用一句回答“只在此山中”,省略了疑问“采药在何处”,最后又以一句“云深不知处”省略了“山中何处采”.一首要用七句才能写明白的诗,只用了四句就写完了.纵观全文,作者的疑问一句都没有写出来,而读者很容易就能想到作者问的是什么. 然后我们再看诗中出现的事物.“松下问童子”,那就一定有主人公和童子两个人,问的地点是松下,那就一定有一棵松树,这棵松树一定不是小松,不然就不是“松下”而是“松旁”了.“言师采药去”,两人的问答开始了,作者一定是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相问隐者的童子.既然是居住的地方,而且隐者还有一个童子,总不会风餐露宿,那就至少应该有一个茅屋.也许还种了一小片菜地,有一个池塘,养了几只鹅……,当然,诗里并没有写到这些,只是依个人的想象.“只在此山中”,那就必定有一座山,至于这座山有多高?“云深不知处”…… 最后我们再看作者的思想活动.题目是《访隐者不遇》,作者去拜访隐者,想必一定怀着一颗怡然的心,至少心情是淡然的.而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言师采药去”,人不在,那必然有一些失望.等到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中又萌升了一点希望.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方才彻底绝望了…… 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作者和童子的对答,诗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松树、茅屋、被云雾缭绕的高山,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所有所有这些加起来,二十个字,算上题目,二十五个字.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描述的是军营中一场难得的酒宴.如果仅仅依照字面的意思,则容易误将这首诗定为一、两个人的低吟浅酌后对战争的恐惧和不满. “葡萄美酒夜光杯”,开篇第一句,先描述了酒宴的五光十色.“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是当时西域胡人的乐器,是在马上演奏的,催的也并不是出征,出征是吹号角.这句是形容当大家欲饮未得的时候,乐队弹奏起了琵琶.没有使用习惯的上四下三的音节,而改用了上二下五,更增强了这句诗的渲染力.末尾两句,清代施朴华说“做悲伤语读便浅”.这两句诗并不是为了宣扬对战争的恐惧、不满、哀叹和厌恶,试想一下,当酒宴开始时,响起了欢快、激昂的音乐,这时军士们更是神采飞扬.酒过三巡,有人想要停杯不饮了,旁人劝道:“怕什么?喝就喝吧,就算醉卧沙场,也请诸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 这场酒宴所描述的,除了兴奋的场面,热烈的气氛之外,还有军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豪情.这种另人向往的魅力,正是边塞诗的本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代表作,李白又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能流传千古,便不足为奇了.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离开四川,他眼中的世界,还是那样美好.而孟浩然此时已经名满天下,他那种飘然独立的性格又给了李白忘情山水间的印象(《赠孟浩然》——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首诗描写的虽然是离别,但当时正值开元盛世,从黄鹤楼到扬州,又是一路繁花似锦,所以他心里没有忧伤,相反却充满了愉快. “故人西辞黄鹤楼”,第一句先点了题,孟浩然要和他在黄鹤楼分别,而黄鹤楼又是传说中当年仙人飞天的地方,这无疑又给这此分别增添了浪漫色彩.“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意境绚美,孙洙评论这句诗为“千古丽句”,三月本就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而加上“烟花”,更是把那种春意描写的更为浓郁.“孤帆远影碧空尽”,远去的孤帆渐渐消失在那万倾的碧空里.“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时,诗人才注意到那仿似流向天际的江水.孤帆已逝,江水依旧,正是孔子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写照.最后两句看似写景,其中却包含了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李白向往孟浩然,也向往美好的明天,是李白的诗中积极向上的不可多得的佳句.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年,而此时李白受排挤离开长安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腐败的唐王朝在经历了“开元盛世”之后江河日下,把持朝政的是杨国忠、李林甫、高力士等人,李白空有回天之志,却无用武之地.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那弃诗人而去的昨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