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船的诗句描写海、龙、船的古诗: 一,有关“龙”的古诗(未涉近体诗,下同) 1,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诗经 【山有扶苏】 2,龙盾之合,鋈以??。 【小戎】 3,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蓼萧】 4,龙?缪粞簦土逖胙搿? 【载见】 5,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酌】 6,龙?绯徐耄味? 【閟宫】 7,龙?缡耍蠹Y是承。 【玄鸟】 8,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何天之龙。【长发】 9,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楚辞 【远游】 10,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招魂】 11,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大招】 12,苍龙蚴虬於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惜誓】 13,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自悲】 14,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昭世】 15,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陶壅】 16,驰六龙於三危兮,朝西灵於九滨。 【远游】 17,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大司命】 18,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 【湘君】 19,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离骚】 20,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天问】 21,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别诗】汉无名氏 22,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孔雀东南飞】汉无名氏 23,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陇西行】汉无名氏 24,乘云驾龙,郁何务务。 【气出唱华阴山】魏 曹操 25,驾六龙,乘风而行。 【气出唱驾六龙】魏-曹操 26,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岗。 【却东西门行】魏-曹操 27,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赋】魏-曹植 28,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薤露篇】魏-曹植 39,鱼龙????,山鸟群飞。 【赠秀才从军】 晋-嵇康 30,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 31,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游黄檗山】南北朝-江淹 32,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挽舟者歌】隋无名氏 33,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长恨歌】唐-白居易 34,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百炼镜】唐-白居易 35,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哀王孙】唐-杜甫 36,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杜甫 37,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唐-杜甫 38,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白马篇】 唐-李白 39,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北风行】 唐-李白 4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唐-李白 有关“龙”的古诗先贴以上40首。 有关“海”、“船”者待续。 二,有关“海”的古诗 1,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诗经【沔水】 2,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江汉】 3,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玄鸟】 4,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长发】 5,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楚辞【远游】 6,东有大海,溺水??林弧!敬笳小? 7,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楚辞-七谏【怨世】 8,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楚辞-九怀【陶壅】 9,周流览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 楚辞-九叹【远游】 10,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悲回风】屈原 11,河海应龙?何尽何历?【天问】屈原 1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大风歌】汉 刘邦 13,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琴歌二首】汉 司马相如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两汉乐府 15,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有所思】 两汉乐府 16,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饮马长城窟行】汉无名氏 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短歌行】 曹操 1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19,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曹植 20,鰕[鱼且]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鰕[鱼且]篇】曹植 21,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胡笳十八拍】蔡琰 22,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咏怀】阮籍 2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陶渊明 24,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饮酒】陶渊明 25,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拟古】陶渊明 26,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西洲曲】南朝民歌 27,去旧国,违旧乡,旧山旧海悠且长。【怀园引】南北朝-谢庄 28,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 【镜赋】南北朝-庾信 29,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 白居易 30,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浪淘沙】白居易 31,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浪淘沙】白居易 32,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梦仙】白居易 33,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题海图屏风】白居易 34,青天无停云,沧海无停津。 【长相思】曹邺 35,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后出塞五首】杜甫 36,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北征】杜甫 37,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38,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李白 39,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把酒问月】 李白 40,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古风】 李白 (待续)。 2.与船有关的诗词有关船的诗句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5、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杜牧《初上船留寄》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有怀》 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3.古诗词中有关船的意象《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4.岂曰无衣,《无衣是诗经中最著名的爱国诗篇袍:长衣。 王:周天子。兴师:举兵,起兵。 戈矛:泛指兵器。同仇:谓共同 赴敌。 《无衣》,《诗经•秦风》篇名。原诗为:“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 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五句,歌颂了秦人崇尚勇武、修治兵器、踊跃参军、团结互助、誓 死如归、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慷慨激昂精神。 后世用“袍泽”指代战友、军中同事,成语“袍泽之谊”指军中战友们的友谊,“敌忾 同仇”或“同仇敌汽”指共同一致对敌。 袍泽之谊。 5.夜航船诗词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唐. 张继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唐. 白居易 3.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浪淘沙》唐. 白居易 4.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抛球乐》唐. 冯延巳 5.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漫成一首》唐. 杜甫 6.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 6.描写水的诗经句子有哪些1《周南 汉广》:江之水矣,不可方思。 解释:汉江之水浩荡宽广,不能让我游泳渡河。汉江之水漫漫长流,不能让我坐木筏渡江。 2《邶风 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解释:好比过河河水深,过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浅,我就游泳到对岸。 3《邶风 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解释:泉水清清汩汩流, 一直流到淇水里。 4 《王凤 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 解释:河中之水缓缓流, 成捆荆条冲不走。 5《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 解释: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 诗 即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