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高中课外古诗30首1.【伐檀】 《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2.【硕鼠】 《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3.【木瓜】 《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国殇】 屈原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5.【平陵东】 汉乐府民歌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6.【枯鱼过河泣】 汉乐府民歌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7.【读《山海经》】 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8.【古风(其十九)】 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9.【新婚别】 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连,与君永相望!10.【观猎】 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14.【寄韩潮州愈】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15.【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6.【马嵬】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7.【忆秦娥】 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花非花】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9.【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20.【望海潮】 柳永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21.【鹧鸪天】 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2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3.【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2.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原文诗经两首《氓》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高中语文(《诗经》)找资料《诗经》的内容一、祭祖颂歌: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灾的祭歌。 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 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讲解《大雅·生民》(ZP42)克禋克祀:郑玄笺:“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阴也”。 夏以水菜(后来三晋节俭)、殷人(东夷、郑卫宋齐、楚)尚声,周人重气。履帝武敏歆:闻一多先生说 :履帝武敏是一种象征性的舞蹈,“所谓帝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犹言与尸伴舞而甚悦喜也。 ‘攸介攸止’介林光义读为‘愒(qì)’: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 (《神话与诗》)这里实际描写的是古时求子求爱的仪式。宋周去非《岭表代答》:ر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蹈,谓之踏摇。 男女意相得,则男咿嘤奋跃,入女群中负其所爱而归,于是夫妇定矣。这是原始狂欢节求爱求子仪式的遗存。 而“履帝武敏”当是许许多多形式中的一种。清陆次云《峒蹊纤志》:苗人每遇节令,男子吹笙撞鼓,妇随其后,婆娑进退,举手顿足,疾徐可观,名曰踹堂之舞。 不过苗人此舞,已经失去原始时代舞蹈的意义。他们只是在象征性地表演祖先的狂欢舞而已。 苗人是伏羲氏之后,传说伏羲也是因为他的母亲华胥履迹而生。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 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艺术上:本诗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似乎是一篇《后稷本纪》。 后稷出生、转弃、稼穑、祭祀过程,生动细致。用方、苞、种、裦、发、秀、坚、好、颖、粟,描写谷物生长过程中的十种状态。 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描画豆、谷、麻、瓜四类作物的长势。以舂、揄、簸、蹂、释、烝,叙谷物处理的六个步骤。 精细而形象。孙鑛《评诗经》:“次第铺叙,不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如纤,绝有境之态。” 传奇色彩:履帝迹而怀孕,生而如肉团,剖之不开,弃之见异,生而会立,天生知农,天降嘉种。二、农事诗: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 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与之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予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 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 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讲解《七月》《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 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艺术上,这首诗受到的称誉过多,说它“无体不备,有美必臻。” “洵天下之至文”、“真是无上神品”,这些赞词,都缺少发展的眼光。清代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 评价比较中肯。的确,这首诗不着意构筑,信口而出,用赋的手法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朴实、生动地描摹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这便是《七月》的艺术特点。三、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 燕飨不是。 4.要一篇关于《诗经》的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赞同0| 评论 5.高中必背古诗古文: <<荀子.劝学>>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李密<<陈情表>> 王勃<<滕王阁序>> 韩愈<<师说>> 杜牧<<阿房宫赋>> 苏洵<<六国论>>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轼<<赤壁赋>> 诗词曲: <<诗经.卫风.氓>> 屈原<<离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曹操<<短歌行>> 陶潜<<归园田居>>(之一)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将进酒>>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蜀道难>> 杜甫<<蜀相>> 杜甫<<登高>> 杜甫<<客至>>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兵车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白居易<<琵琶行>> 刘禹锡<<石头城>> 杜牧<<过清华宫>>(其一) 李商隐<<锦瑟>> 温庭筠<<菩萨蛮>> 李煜<<虞美人>> 柳永<<雨霖铃>> 王安石<<桂枝香>>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秦观<<鹊桥仙>> 李清照<<声声慢>> 陆游<<书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王石浦<<西厢记>>。 6.求高考必背古诗文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目录高中 14篇 1.《劝学》 荀子18.《蒹葭》 《诗经》2.《逍遥游》 庄子19.《观沧海》 曹操 3.《师说》 韩愈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4.《阿房宫赋》 杜牧22.《次北固山下》 王湾5.《赤壁赋》 苏轼23.《使至塞上》 王维 6.《氓》 《诗经》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离骚》 屈原25.《行路难》 李白8.《蜀道难》 李白26.《望岳》 杜甫9.《登高》 杜甫27.《春望》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11.《锦瑟》 李商隐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12.《虞美人》 李煜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1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32.《观刈麦》 白居易初中50篇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1.《论语》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5.《赤壁》 杜牧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36.《泊秦淮》 杜牧4.《曹刿论战》 《左传》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38.《无题》 李商隐6.《出师表》 诸葛亮39.《相见欢》 李煜7.《桃花源记》 陶渊明40.《渔家傲》 范仲淹8.《三峡》 郦道元41.《浣溪沙》 晏殊9.《马说》 韩愈42.《登飞来峰》 王安石10.《陋室铭》 刘禹锡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11.《小石潭记》 柳宗元44.《水调歌头》 苏轼12.《岳阳楼记》 范仲淹45.《游山西村》 陆游13.《醉翁亭记》 欧阳修46.《破阵子》 辛弃疾14.《爱莲说》 周敦颐47.《过零丁洋》 文天祥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7.《关雎》 《诗经》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7.《诗经》里有哪些好背又著名的篇目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 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6.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 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11.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1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1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14.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国风·邶风·式微》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8.《诗经》共有多少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 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 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v臁钡龋9糯煌ú槐悖镅曰ヒ欤魇贝⒏鞯厍母枰ィ确蔷庸ふ恚豢赡艹鱿稚鲜銮榭觥?梢匀衔أ晒俜街谱骼指瑁⑺鸭驼砻窦淅指瑁侵芡醭奈幕乱抵唬凇妒¾肥贝遣欢辖凶诺摹! 妒芳恰た鬃邮兰摇匪担Ô从腥Ф嗥أ鬃拥纳狙。 晌غ笫浪娜儆嗥ص亩ū尽U庖患窃卦獾狡毡榈幕骋伞R辉蛳惹匚南姿玫氖¾洌筇宥荚谙执妗妒¾返姆段冢庖酝獾乃健耙菔¡保考É伲绻鬃右郧盎褂腥Ф嗍资£绽聿换岢鱿终庋那榭觯辉僭蛟凇堵塾铩分校鬃右丫锤刺岬健啊妒¡啡佟保ā段؟贰ⅰ蹲勇贰返绕أっ骺鬃铀降摹妒¡罚丫侨儆嗥ص谋咀樱衷诩降难硬畈欢唷R妒¾返谋喽ǎ痹诳鬃映錾郧埃脊Ôه傲兰妥笥摇V皇强鬃尤肥狄捕浴妒¾废鹿艽蠊Ψ颉!堵塾铩芳强鬃铀担骸拔嶙晕婪德常缓罄终 潘谈鞯闷渌!鼻懊嬉 妒芳恰返奈淖郑菜盗送囊馑肌U獗砻鳎诳鬃拥氖贝妒¾返囊衾忠逊⑸⑹Т砺业南窒螅鬃佣源俗髁烁亩üぷ鳎怪嫌诠爬值脑础K褂谩妒¾方逃M翘致酃赜凇妒¾返奈侍猓⒓右匝葑喔栉瑁堵塾铩泛汀赌Œ印し侨濉罚U庑浴妒¾返牧鞔¶计鹆酥匾饔谩?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 《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 9.高考必背的14篇古诗词有哪些2012年高考必背篇目诗词曲22篇,文言文11篇1.氓 诗经2.短歌行 曹操3.归园田居 陶渊明4.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5.山居秋暝 王维6.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7.蜀道难 李白8.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9.登高 杜甫10.登岳阳楼 杜甫11.琵琶行 白居易12.锦瑟 李商隐13.虞美人 李煜14.望海潮 柳永15.雨霖铃 柳永16.念奴娇 苏轼17.定风波 苏轼18.声声慢 李清照19.书愤 陆游20.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21.扬州慢 姜夔22.沁园春 **出自2012高考备考指南,2013的还没有出。 10.《诗经》中的四首诗经分别是什么《诗经》四首,通常是指被引入高中课本的四首古诗,他们都出自《诗经》,分别是: 《国风·卫风·氓》、《国风·魏风·伐檀》、《国风·秦风·无衣》、《小雅·鹿鸣》。 1、《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 共6章,每章10句。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国风·魏风·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为《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原文欣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3、《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此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第一篇。先秦时代华夏族宫廷乐歌。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