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渔歌子中描写垂钓的诗句

1.渔歌子 垂钓描写的景象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2.《渔歌子》的诗句

1、原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简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3.描写垂钓的诗句

1。五代和凝的《渔父》词: “白芷汀寒立鹭鸶,草风轻剪浪花时。烟幕幕,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2。唐代诗人鱼玄机在《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中曾描述过夏季垂钓的情景: “无限荷香染署衣,阮郎何处弄船归。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3。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春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可求。”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函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纪晓岚《钓鱼绝句》: “一篙一橹一渔翁,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

6。 写冬钓诗当然首推柳宗元的《江雪》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8。陆游的《闲中偶题》一诗中云; “花底消歌春载酒,江边明月夜投竿”。

9《秋日怀东湖》-陆游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10。以风流为逸其情,乾坤纵其志, 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 --海上钓鳌客 李白

11。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4.张志和写钓鱼的诗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⑤,绿蓑⑥(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⑦归。

【注释】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 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⑦: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带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

5.描写雨中垂钓的诗句有哪些

一、《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朝代: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赏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二、《题秋江独钓图》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短短四句中一连用的九个一字,读来朗朗上口。然细细品味,不难品出逍遥之中深藏几许萧瑟,自在之余伴有几多孤寂。垂钩者(亦或作者)鸿尘看破,只得借酒消愁,载载孑立,形影相吊。

三、《调笑令·渔父》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

红酒白鱼暮归。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译文:渔翁啊渔翁。江上吹着轻风下着细雨,他披着青色的蓑衣,戴着黄色的箬笠,身着长衣裙。

赏析:该词运用对仗,两个叠句,八个偏正词组,两个颠倒词,四个形、色、声通感的词句,巧妙组缀了一幅披风载雨、嗜酒归暮的渔父生活景象图。塑造了超于尘俗的渔父形象,实是表现了苏轼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五、《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赏析: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