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经》凤求凰的解释凤求凰 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遨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何时见许兮,慰我旁徨,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使我沦亡。 语译: 有位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携手同在一起。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 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啊! 关于琴歌 琴歌,即抚琴而歌,是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琴歌这种形式,古即有之。《阳春白雪》就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著名琴歌。 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文学家姜夔(号白石道人)创作的琴歌《古怨》。明代以后不少琴谱,象《太古遗音》、《重修真传琴谱》、《伯牙心法》等,都对琴歌作品进行了收录。琴歌作品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秋风词》、《关山月》、《凤求凰》、《极乐吟》、《阳关三叠》、《苏武思君》、《渔歌》、《古怨》和《胡笳十八拍》等。 楼主所列出的第一首,至今没有明确的作者,诗句出现时都以佚名署名: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2.诗经里有关于凤凰的文字么凤来仪,三个字,好得很。 凤凰来仪 亦作“凤皇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书 ·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馀鸟兽不待九而率舞。”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儛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於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亦省作“凤皇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一说,舜作箫韶,其形制法凤凰之容仪,十管参差,像凤之翼。参阅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箫》。 3.请问《诗经》里有没有一首关于凤凰的《诗经·大雅·卷阿》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题解 周王率群臣出游卷阿,诗人歌颂并劝勉周王礼贤下士。 注释 1、卷(泉quán):曲。阿(厄ē):大丘。 《郑笺》:“大陵曰阿,有大陵卷然而曲。” 2、飘风:《毛传》:“飘风,回风也。” 3、矢:陈。《毛传》:“矢,陈也。” 4、伴(盼pàn)奂:闲游。《郑笺》:“伴奂,自纵驰之意也。” 5、性:命。《后笺》:“弥者,尽也。 弥其性,即尽其性也。” 6、酋:终。 《毛传》:“似,嗣也。酋,终也。” 《郑笺》:“嗣先君之功而终成之。” 7、昄(板bǎn):大。 章:明。《传疏》:“土宇,犹言封畿也。” 《集传》:“昄,当作版,版章犹封疆也。” 8、茀:通“福”。 《郑笺》:“茀,福也。” 9、嘏(古gǔ):《郑笺》:“纯,大也。 予福曰嘏。” 10、冯(评píng):凭依。 《郑笺》:“翼,助也。” 《通释》:“有冯有翼,犹云有辅有翼也。” 11、引、翼:《集传》:“引,导其前也。翼,相其左右也。” 12、颙颙(喁yóng):温和恭敬貌。昂昂(昂áng):气宇轩昂貌。 13、如圭如璋:《集传》:“如圭如璋,纯洁也。” 14、纲:《郑笺》:“纲者能张众目。” 15、翙翙(惠huì):众多貌。《郑笺》:“翙翙,羽声也。” 16、蔼蔼(矮ǎi):《毛传》:“蔼蔼,犹济济也。” 17、媚:《集传》:“媚,顺爱也。” 18、朝阳:《毛传》:“山东曰朝阳。” 19、菶菶(绷běng):草木盛貌。 《集传》:“菶菶萋萋,梧桐生之盛也。雍雍喈喈,凤凰鸣之和也。” 20、多:俞樾《群经平议》:“多当读侈。……庶以车之数言,侈以车之制言。 《考工记·舆人》曰:‘饰车欲侈。’《晏子春秋·外篇》曰:‘公乘侈。 ’是其证也。” 21、不:语助词。 《郑笺》:“矢,陈也。我陈此诗不复多也。” 22、遂:已成。 译文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 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 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 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 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 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 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 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 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 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 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赏析 这首是周王出游卷阿,诗人所陈赞美之歌。 《毛诗序》说,此诗为“召康公戒成王也”。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召康)公从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为戒”。 其说似可从。 第一章发端总叙,以领起全诗。 《汲冢纪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从。”本诗所记,当即为此次出游。 “有卷者阿”言出游之地,“飘风自南”言出游之时,“岂弟君子”言出游之人,“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二句则并游、歌而叙之。这段记叙简约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称其“是一段卷阿游宴小记”(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二、三、四章,称颂周室版图广大,疆域辽阔,周王恩泽,遍于海内,周王膺受天命,既长且久,福禄安康,样样齐备,因而能够尽情娱游,闲暇自得。这些称颂归结到一点,便是那重复了三次的“俾尔弥尔性”,即祝周王长命百岁,以便继承祖宗功业,成为百神的祭主,永远享受天赐洪福。 第五、六章,称颂周王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因而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这两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来。 第二、三、四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内在作用,五、六两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 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 然后又以高冈梧。 4.诗经之中的凯风睍睆 xiàn huǎn 形容鸟色美好或鸟声清和圆转貌。 《诗·邶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毛 传:“睍睆,好貌。” 朱熹 集传:“睍睆,清和圆转之意。” 余冠英 注:“睍睆,黄鸟鸣声。又作‘间关’。” 闽 徐夤 《宫莺》诗:“睍睆只宜陪阁凤,间关多是问宫娃。” 宋 梅尧臣 《寄题杨敏叔虢州吏隐亭》诗:“花草发琐细,禽鸟啼睍睆。”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东风帘幙轻翻,柳外啼莺声睍睆。” 清 秋瑾 《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小院伫闻莺睍睆,旧巢留待燕呢喃。” 5.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哈哈~你是8中的哈?!诗经·国风·桃夭【原文】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①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②无已大康,③职思其居。④好乐无荒,⑤良士瞿瞿。 ⑥蟋蟀在堂,岁聿其逝。⑦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⑦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⑧蟋蟀在堂,役车其休。⑨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⑩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⑾【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好乐事不误,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一年将到头。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其他得兼求。好乐事不误,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役车将收藏。今我不寻乐,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多将忧患想。好乐事不误,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 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 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 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 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 《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 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 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 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 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 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 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