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草和艾草条有什么区别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艾草条就是艾草做成条形的。实际是一门东西。如果需要更多了解去百度艾草药性吧 2.关于端午插艾草习俗的诗句有吗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 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 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 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 ”言罢竟忽不见。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 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 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 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 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 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 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 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3.关于艾草艾草 【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 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 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 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 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栽培要点】 目前郎溪县生产的艾草都是通过加工后出口日本,该国用作食用。 生长主要以采收鲜嫩株头及嫩叶为目的。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 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 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 企业收购合同价为每千克0.65元,一般农户每公顷纯收入达22500 元左右。郎溪县生产的艾草经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 该县有较多的岗地,因其生产水稻取水困难,所以在岗地生产艾草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郎溪县艾草生产已有十年历史,现有品种6个,生产面积100公顷。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现拟再建200公顷的艾草生产基地,扩大加工流水线,以达到扩大日本市场和国内部分市场的需要。 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好,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 用适量的黄片糖放入锅中煮成水状,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黄糖水及处理过的艾草,一起搓揉,尽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为艾草也带有水分,揉好的面应该不干不湿,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样便可。 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 4.让大家看看什么是最道地的艾草,真正艾为古今灸治的主要材料,因为艾具有其它温热灸所不能代替的效能,并适用人体各区穴位的各种灸法,所以《内经》把艾作为灸法的代名词。艾草的认识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艾蓬、香艾。艾是古代人取火的重要材料之一,又因远古时代的医家用艾来灸百病,所以也把艾称作为灸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成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是古代诗人对艾草的真情描写。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在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风兮。”从这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载有“艾”的情况看,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是很高的了,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学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得到证实。《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此外,《春秋外传》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孔璠之《爱赋》有“奇艾急病,糜身挺烟”等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药物。艾在民俗应用上十分的普及,自古以来有着“清明插枊,端午挂艾”的习俗,端午节到来,老百姓在自家的门窗上挂上艾叶,用来“避邪”、“袪毒气”。在一些经史书籍身上还记载着在端午节时“悬艾人、藏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等民间习俗的记载。*艾草的应用 艾在中国的民俗史上的运用很广泛,但是它有真正作用确是在医药的运用价值上。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写过两本《蕲艾传》和《人参传》,李言闻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这在中国几千年的草药史上,为一味地道药材而著书的只有“ 艾”,并把艾的价值和人参的价值相媲美。在众多的草药中,艾的自身功效极为特殊,它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这充分肯定了艾的功效,它被古人称之为百草之王。此外,李时珍对产自家乡的道地药材蕲艾更是十分推崇,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此术被后世视为有关蕲艾的经典论述而被历代医籍所转载,蕲艾也因此而名传渐远,闻名天下。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由此可见,民间对艾叶治病作用的肯定。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叶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它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造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少腹坠痛或崩漏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效果显著。这些用艾方法在全国很多地方民间都习惯采用。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由生长,以湖北蕲州产的艾为最佳,叶厚绒多,疗效亦佳,故以蕲州艾为著名。艾在春季抽茎生长,茎高60-120厘米,叶形为羽状深裂,叶片尖端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有白色毛绒,质柔软,折断为白色,秋季在茎梢上开淡褐色的花,有圆筒状的花冠,其中排列着小头状花序。艾叶有芳香性气味,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置于石臼或其它器械中,反复捣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及杂质,留下的柔软纯艾纤维,即成柔软如棉的艾绒,其色淡灰黄,干燥易燃这为佳。《本草纲目》中说:“拣去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箩去渣滓,去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躁,则灸火得力。”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也有影响,艾绒质量好,无杂质,而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好,反之则差。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感觉灼痛,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流弊。在《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古人对艾的选择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三年之艾就是陈艾,陈艾的优点是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着后烟少,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等等。故临床上应该用陈艾而不用新艾。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5.什么是艾草【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染料作用】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