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釆

1.诗经釆薇节选的好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翻译: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2.诗经釆薇节选每一句话意思

1、昔我往矣:回想当年我出征离开家乡的时候。

2、杨柳依依:那是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

3、今我来思:如今归来之时。

4、雨雪霏霏:下着纷纷扬扬、漫天飞雪的冬天。

全句欣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句翻译: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时,已是漫天飞雪的冬天了。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一般小学的话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3.诗经釆蘩注音版

现代汉语拼音注音:

《cǎi fán 》xiān qín :yì míng

《采蘩》先秦:佚名

yū yǐ cǎi fán ,yū zhǎo yū zhǐ ;yū yǐ yòng zhī,gōng hóu zhī shì。

于 以 采 蘩,于 沼 于 沚;于 以 用 之, 公 侯 之 事。

yū yǐ cǎi fán ,yū jiàn zhī zhōng ;yū yǐ yòng zhī,gōng hóu zhī gōng。

于 以 采 蘩,于 涧 之 中; 于 以 用 之,公 侯 之 宫。

bì zhī tóng tóng ,sù yè zài gōng; bì zhī qí qí ,bó yán huán gūi。

被 之 僮 僮, 夙 夜 在 公; 被 之 祁 祁,薄 言 还 归。

释义: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古代学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祭祀而作,一说为养蚕而作。现代学者多以为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

赏析:

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神灵与祖先,学习和掌握婚祭祀的有关礼仪。这首诗描写的是贵族家庭中的女子,将要学习和掌握祭祀的基本礼仪的,熟知祭祀常识和祭祀流程。这首诗就是女子学习和掌握祭祀礼仪和熟知祭祀常识流程的一首诗。

女子出嫁前在宗庙祭祀祖先,许多的文献资料都有记述,但是把采办祭品的劳动过程说成是贵族之女,就与诗意并不完全投合。也是不符合社会现实的,但是占统治阶层的贵族是不会从事如此劳碌辛苦的工作的。

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场所守侯侍奉,肯定不属于王公贵族们干的事。做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仆人,而且是女仆。

千辛万苦到野外采来白蒿,是供王公贵族祭祀用;费心劳神打扮装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谁辛苦为谁忙,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滋味,唯有女仆内心体验最深。虽然没有言说,却感到似乎平淡的叙述中有几分怨忿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召南·采蘩

4.诗经.釆微的诗人资料

《采薇》的具体作者是无法确定的。《采薇》出自《诗经》,而《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所以一定要找作者资料,也只能是尹吉甫和孔子的资料。

1、尹吉甫资料: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即兮伯吉父,西周封矩(今沧州南皮)人。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不久知道错杀,便给他做了一个金头进行厚葬。为了防止盗墓,修建了真真假假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部。

孔子资料: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5.诗经·釆薇是一首什么诗

这是一位守边兵士在归途中赋的诗。

旧说是文王时遣送守边兵士出征的乐歌,但从诗的语言艺术和风格来看,很像《国风》中的民歌,不像周初的作品。《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诗人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可见诗作于周懿王时(约在公元前934年以后)。末章以柳代春,以雪代东,借景表情,感时伤事,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诗经》程俊英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6月第一版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165.aspx

6.求(诗经)釆薇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 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

居:住下。(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盬(gu):止息。

(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四匹雄马真强壮。哪敢安然定居下,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四匹雄马高又大。乘坐这车是将帅,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如今战罢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心中多伤悲,没人知道我悲哀。

赏析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

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

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

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

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7.诗经釆微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盬(g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