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古达诗歌中包含的五类情感:第一类: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类: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第四类: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第五类: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2.如何把握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1、古代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例)最初较风月靡丽,也可通俗地把她认为是黄色诗句,因为大部分是描写风花雪月、男女情爱及闺中之乐。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习俗及环境有影响。 2、到了南宋时期,婉约派(李清照为代表人物)清新词的出现,彻底扭转之前诗词鄙俗与高度。 3、任何一名诗歌作者心有千言万语或思绪万千,通过诗歌精炼简短的手法表现,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沉淀,否则凭空杜撰是写不出来佳句的。 4、另外要清楚各流派风格与词律:豪放派、婉约派、边塞派、田园派、写实派、浪漫派、上官派、山水派、幻想派、个性派。 5、诗词是唯美主义、浪漫情怀的结合。但现实往往残酷与诗人的心境格格不入,因此很多诗词带有一种忧伤、凄美元素,放射出诗人寻求自我真理的光彩。 6、那么你的阅历、性格、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格局、高度决定了你的写作思想感情层次。 7、打个比方:豪放派的辛弃疾、岳飞,你让他们去写婉约派的李煜、柳永、秦观等风格诗句,那表达出来意境和层次完全不一样的。 个人以前对古代诗词也有特别爱好,但觉得每个人天赋不一样,文艺与艺术无止境,能成为职业者的太少了,而且没有10年修炼,是难以登门入堂。拼音要重新学过,了解声母韵母及押韵、了解四声与平仄、古代文学体、南北方文化差异等,相当于汉语言文学要系统性来一遍。如果你真的个人生活状态很好,且真心热爱诗词,那可以深入,我建议你多了解“元曲”,掌握元曲规律,对你更好创作诗词能奠定基础。 3.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一边表示爱国。 陆游: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2、苏轼多表示人生旷达。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3、杜甫多表示 忧国忧民、思乡思亲 4、白居易 关心百姓疾苦揭露、批评政治弊端 5、陶渊明 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6、李白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还有部分是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7、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8、李清照: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9、李煜: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10、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11、欧阳修: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12、李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13、杜牧: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14、柳永: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15、曹操: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4.古诗的思想感情1》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 2》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3》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4》诗人羁旅在外,黄昏泊船,蓦然而生思乡之愁。这首诗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亲切生动,别具一格。 5》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98 6》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5.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6.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一边表示爱国。 陆游: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2、苏轼多表示人生旷达。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3、杜甫多表示 忧国忧民、思乡思亲 4、白居易 关心百姓疾苦揭露、批评政治弊端 5、陶渊明 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6、李白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还有部分是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7、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8、李清照: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9、李煜: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10、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11、欧阳修: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12、李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13、杜牧: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14、柳永: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15、曹操: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7.如何理解一首古诗的思想情感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独具特色、卓尔不群的品质和浑然天成、匠心独运的形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目光,也傲视着各领风骚、才人辈出的世界文坛。 意境优美使她令人神往,含蓄隽永使她魅力倍增;然而,含蓄和费解似乎是孪生兄弟,意境和想象从来就难以割舍。 怎样扫清文字障碍,品味她的深邃底蕴?如何身临其境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本文试图以六点十八个字解答以上问题。 一、审标题 首先我们可以洞察她的眼睛——标题——来走进她的心灵。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标题便是文章的眼睛,因为标题不仅能吸引读者,而且能揭示内容,揭示主题。 二、找动词 这是扫清古诗文字障碍的关键,也是欣赏古诗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解标题,更适于理解诗句。 为什么要找动词呢? 首先,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观照人类自身、观照自然的特点。这种观照体现在对自身和自然呈现状态、发展变化的体验上。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所以动词是最能表现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进行体验的词。 其次,古诗句的章法虽有别于古散文,但也有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在于,一般情况下,不省略谓语,而动词是充当谓语的主力军。所以在古诗中一般不省略动词。 三、理句式 如果说“找动词”能帮助读者快速扫清理解文字上的障碍,那么“理句式”则能帮助读者解决句式难通的问题。 在动词的使用上古诗和古文有相同之处,但在句式问题上古诗和古文有很大差别。古文的特殊句式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古诗却没有,这是中国古诗的特点决定的。为了符合押韵、对仗、节奏、平仄等要求,诗人有时要打破正常的语言顺序,新顺序并不遵循古汉语特殊句式的规律,这就产生了令读者费解的变式句。它是理解诗歌的又一障碍,必须把它整理成正常的句式,才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四、看背景 研究历史,有“知人论世”一说,理解古诗,何尝不是这样。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去掉这个“合”字也未尝不可,因为这是文学创作的规律。像任何诗作都有其社会基础一样,任何诗作也都有其个体的心理基础。了解诗作的社会基础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广,了解诗作的心理基础可以使我们看得更深。 五、想小人 这里的“小人”绝不是“君子”的反义词,读作“小人儿”比较恰当,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 想小人儿是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句的文字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图像信息的过程。这个图像的焦点是人,这个人可以是诗人本人,可以是“我化”的诗人,也可以是任意的人 六、品感情 怎样品感情呢? 首先,不论唐诗宋词,大体上讲都有先景后情或先事后情的倾向,尽管景和情、事和情不是截然分开的,但侧重点还是明显的。这一事实已告知读者感情该如何去品。 其次,诗中情多有隐蔽的特点,除少数直抒胸臆的句子,诗中的感情往往渗透在修饰语中,揣摩修饰语便可探知诗人的情感倾向,以《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