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天灾人祸的诗句有哪些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感遇诗三十八首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徒步归行 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亡家与亡国,云此更何言。 寓言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去年秦伐我宜阳,今岁天灾旱且荒。 春秋战国门·韩昭侯 捕蝗-刺长吏也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 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2.描写文人穷酸的诗句“穷”指“贫穷”,“酸”指“寒酸”。 讥讽之意,皆现于此。读书人多以贫穷寒酸,穷而迂腐,又有几人能真正科举获隽,飞黄腾达?然又有几个读书人真正敢不走此路,来渴望一场奇迹的救援?自有张恨水“无用书生”,杨炯“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更有黄景仁深刻的剥骨: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书,谐音为“输”;读书,谐音为“赌输”,可见读书是件很晦气的事,智者是从来不为的。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别称就不太好,如“酸丁”、“细酸”、“措大”、“腐儒”等等,就是专指读书人的。 吾乡父老素来称读书人为“书呆子”,相比之下这还是客气的说法。吾乡又有俏皮话云:孔夫子搬家——光输(书);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秀才家里失火——酸气冲天;捧着书本要饭——穷酸……全是冲着读书人来的。 历来“穷酸”、“落魄”、“潦倒”、“无聊”之类的不祥之词,好象是专门用来和“文人”搭配的,如“落魄文人”、“穷酸文人”……无论看起来还是读起来,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几曾听说过有“落魄大款”、“穷酸公仆”?文人为何“穷酸”?这么说是不确切的,确切的是,“穷酸”为何总是文人?几千年得来不过是一个模糊的答复,如今外边的繁荣别不代表内里的富有,几千年后的高考依然如此,何时能真正跳出“穷酸”,摆脱这根深蒂固的讥讽?。 3.描写粉妆玉砌的诗句绣岭明珠殿,层峦下缭墙。 仰窥丹槛影,犹想赭袍光。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 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 几席延尧舜,轩墀接禹汤。 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至道思玄圃,平居厌未央。 钩陈裹岩谷,文陛压青苍。 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 神仙高缥缈,环佩碎丁当。 泉暖涵窗镜,云娇惹粉囊。 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红妆。 帖泰生灵寿,欢娱岁序长。 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玩兵师汉武,回手倒干将。 黥鬣掀东海,胡牙揭上阳。 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蜀峰横惨澹,秦树远微茫。 鼎重山难转,天扶业更昌。 望贤余故老,花萼旧池塘。 往事人谁问,幽襟泪独伤。 碧檐斜送日,殷叶半凋霜。 迸水倾瑶砌,疏风罅玉房。 尘埃羯鼓索,片段荔枝筐。 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 孤烟知客恨,遥起秦陵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