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隐的诗句《蜂》 唐 ·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自遣》 唐 ·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春居》 唐 · 罗隐 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 《雪》 唐 ·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塞外》 唐 · 罗隐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碧幢未作朝廷计,白梃犹驱妇女行。可使御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荣。 《杏花》 唐 · 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筹笔驿》 唐 · 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 ·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菊》 唐 · 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鹭鸶》 唐 · 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江南》 唐 · 罗隐 玉树歌声泽国春,累累辎重忆亡陈。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 《春风》 唐 · 罗隐 也知有意吹嘘切,争奈人间善恶分。但是秕糠微细物,等闲抬举到青云。 《西施》 唐 ·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咏月》 唐 · 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苹,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姥山》 唐 · 罗隐 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馀风竹上烟。借问邑人沈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北邙山》 唐 · 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乌程》 唐 · 罗隐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一瓶犹是乌程酒,须对霜风度泫然。 《黄河》 唐 ·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炀帝陵》 唐 ·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七夕》 唐 ·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罗隐的诗的注释注释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3.李白,罗隐的诗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咸通十一年(870)入湖南幕府。次年夏,受任衡阳主簿,旋乞假归。后游历大梁、淮、润等地,皆不得意。光启三年(887)归江东,投靠杭州刺史钱□,受爱重,任钱塘令,拜著作佐郎。钱□充镇海军节度使后,征任为掌书记,迁节度判官、司勋郎中。天□四年(907)唐亡,罗隐曾劝说钱□举兵讨梁,未能用。梁以谏议大夫征隐入朝,亦不行。后钱□表授吴越国给事中而卒,世称罗给事。著有诗集《甲乙集》10卷、后集5卷(有律赋数篇),《甲乙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文集《谗书》5卷、《两同书》2卷、《淮海寓言》 7卷、《湘南应用集》3卷、《吴越掌记集》3卷和《广陵妖乱志》(不分卷)。《淮海寓言》以下数种俱散佚。明万历中姚士麟辑成《罗昭谏江东集》 5卷。清康熙间张瓒辑成《罗昭谏集》 8卷,但都仍有所未收。嘉庆中吴骞《愚谷丛书》所收《谗书》刊本,即补得张本所未收者45篇。198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雍文华校辑《罗隐集》,总集上述诸本所收,又有所辑佚,为今存罗集最全版本。罗隐的事迹见《旧五代史·梁书》、《十国春秋》、《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而以钱俨《吴越备史》和沈崧《罗给事墓志》所载较为详备。近人汪德振撰有《罗隐年谱》,收集了有关的事实材料,可参考。 如 卷655_1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 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卷655_2 「皇陂」罗隐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垂杨风轻弄翠带, 鲤鱼日暖跳黄金。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 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 卷655_3 「寄郑补阙」罗隐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 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卷655_4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关山月 ·李白 (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将进酒 李白 (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赠汪伦 李白(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罗隐奉献的诗词常用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来形容人们无私奉献。 《蜂》 【唐】罗隐 体裁:七绝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代诗人罗隐的咏蜂诗,唐诗三百首之一,通过诗歌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诗文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5.罗隐的诗江南春1)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庄,河边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连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对岸萋萋芳草地,那放牛的牧童也不知到哪寻找小伙伴了,牛背上还栖息着一只鸟,生活是多么宁静、舒适,风光宜人!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 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 “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 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 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 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 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 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3)唐伯虎《画鸡》诗:激发向上的精神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伯虎就是唐寅,明代诗人、画家。雄鸡啼曙本是其自然属性,在常人眼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在题诗《画鸡》里,它却成为了冲破黑暗、迎来曙色的光明之神,啼声成了催人奋进、激人兴起的号角。一首题诗,使画的意境顿时变得高昂和开阔。 4)杜牧古诗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6.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 6.罗隐的诗《碎除竹》罗隐的诗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15、《燕》 不必嫌漂露,何妨养羽毛。 汉妃金屋远,卢女杏梁高。 野迥双飞急,烟晴对语劳。 犹胜黄雀在,栖息是蓬蒿。 16、《遣兴》 青云路不通,归计奈长蒙。 老恐医方误,穷忧酒盏空。 何堪罹乱后,更入是非中。 长短遭讥笑,回头避钓翁。 17、《蝉》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18、《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19、《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20、《巫山高》 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梦西风紧。 纵有精灵得往来,狖轭鼯轩亦颠陨。 岚光双双雷隐隐,愁为衣裳恨为鬓。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珠零冷露丹堕枫,细腰长脸愁满宫。 人生对面犹异同,况在千岩万壑中。 21、《菊》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22、《赠渔翁》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