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浣花溪的诗歌

1.【浣花溪记《浣花溪记》选段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出成都南门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天启刊本《隐秀轩集》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这是明朝人钟惺写的 一篇记. 今天和同学去了浣花溪,这是我第四次去,没有以前游人如织的拥挤和喧嚣的人群,远离闹市污浊的空气,这里犹如一块净土.浣花溪毗邻杜甫草堂, 是沿着草堂周围的小溪修建的绿色走朗,面积很大,环境挺不错的,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的浪漫.每次来这里都会有新的感受,清新的空气,一种难以忘记的印象,美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感觉令爽心悦目,享受着这里风景带来的那份宁静. 最值得看的是那些诗歌和雕塑,也许毗邻杜甫草堂的缘故有好多的诗歌.现在好多人都是应付式的游览,携小捐老,浩浩荡荡的一群,虽然是那种乐趣,却缺少一些独处,到了景点拍照,走马观花,没有细细品味的时间,那次去杜甫草堂的时候是大一元旦,是我自己去的,记得那天飘着小雨,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里面写到:我今天进天一阁也要在天帝的主持下举行一个狞厉的仪式? 我独自徘徊在曲径通幽茂林修竹的草堂里面,草屋瑟瑟,抚摸着历史的痕迹,看着杜子美的诗句有一种悲怆. 三苏雕像前,都诗人,到现在也让人难以忘记, 有一条诗歌大道,地上有几百米的诗句,这是刻在地上的,从唐。

2.浣花溪 周邦彦的古诗鉴赏

《浣溪沙》周邦彦词作鉴赏【作品介绍】 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

【原文】浣溪沙⑴楼上晴天碧四垂⑵,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⑶。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⑷。忍听林表杜鹃啼⑸。

【注释】⑴本篇与《花间集》卷七载孙光宪《浣溪沙》一词用语颇相似,而意境各别,可参看。本篇又见李清照《漱玉词》。

⑵韩偓《有忆》:“泪眼倚楼天四垂。”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这里“芳草接天涯”句是正用。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莫上最高梯”句是反用。都挺秀明洁,不觉其有辞藻典故。

⑷这一联新生与迟暮互见。六朝人诗如《春庭晚望》、王僧孺《春怨》都有类似的句子。

注⑴所云孙光宪词亦有“粉箍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等句。⑸陈元龙注引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又说:“其声哀怨,不忍听之耳。”

读“忍”为“不忍”,是“不忍”即“忍”,以语促而省字。李中《钟陵禁烟寄从弟》“忍听黄昏杜宇啼”,似较上引义山句更为相近。

【赏析】 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 小令不比慢词,没有铺叙,作者复杂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心态,都必须压缩在不长的篇幅里。

因此,语言必须凝炼集中而又深沉蕴藉,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这首小令就有这个特点。 作者的立足点是楼上,从楼上看四周,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

因为是晴天,没有浮云障目,极目远眺,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一同延伸到遥远的地方,无边无际,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浑然一碧,似乎融进了无限浩渺的碧色海洋里,境界开阔。“垂”,能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就是如此。

“楼前芳草接天涯。”楼前碧色的芳草随着旷野伸向遥远的地方,伸向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在古典诗词中,芳草、春草似乎也和杨柳一样与离别有密切的关系,最早来自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白居易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后主更进一步把离恨比喻为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范仲淹词:“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远在斜阳外,其实都与“芳草接天涯”意思相近。周邦彦将前人诗句灵活化用,便成新词。

读着“楼前芳草接天涯”就可以想象他的乡情旅思也随着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了。情思绵邈,无限低回。

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自己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古人的思乡离恨旅愁多因登高、登楼而愈趋强烈,王粲登楼而思故土,杜甫有“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之叹,范仲淹也告诫自己:“明月楼高休独倚。”

(《渔家傲》)欧阳修也体贴对方的心情。劝慰说:“楼高莫近危栏倚。”

上述诸人的诗句、词句都紧接着在下文作了或明或暗的说明。而此词写到“劝君莫上最高梯”,即作为上片歇拍,不多作说明,点到即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写因暮春景色而引起乡愁客思。“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这两句都点明时间特点,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春光已逝,客尚淹留,本已不胜惆怅,更何况林外子规还在声声唤“不如归去!”其声凄苦,羁旅之人听了更加引起无限乡思。

“忍听林表杜鹃啼”,“忍听”,实际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穴处点明。

回头再思索“劝君莫上最高梯”的原因,恍然大悟,原来也如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

上文的碧天、芳草、绿竹、落花等物象对词中主人公情绪上的触媒作用也不言自明了。 这首的主题很普通,无什么特殊处,而作者写来有景有情,景中含情,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抒写曲折有致,含蓄委婉。

强焕云:“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用来评价这首词也颇恰当。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3.杜甫在浣花溪赏春光时做的诗 共

杜甫“在浣花溪畔”诗两首:《堂成》《江村》

在浣花溪畔

759年12月,杜甫一家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成都。开始,他们寄居在寺庙里。第二年春天,在亲友们的帮助下,诗人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了一间茅屋──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杜甫草堂。在远离战乱中心的成都有了这样一个住所,诗人一家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堂成

这首诗作于760年春草堂建成之后,诗人因事命题,故曰“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背郭堂成荫白茅〔背郭〕背向成都城。这说的草堂的位置。荫白茅,用白茅覆盖屋顶。,缘江路熟俯青郊〔缘江路熟俯青郊〕(屋前)是他所熟悉的沿江大道,可以俯视青青的郊野。

林碍日吟风叶〔(qī)林碍日吟风叶〕茂密的林挡住了阳光,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蜀中多此树,易成而可薪。吟风叶,风过叶吟。吟,指细微的响声。,笼竹和烟滴露梢〔笼竹和烟滴露梢〕竹林里弥漫着雾气,竹梢上的露珠不断地往下滴。笼竹,即竹丛、竹林。和,带,引申为弥漫。滴露梢,露从梢滴。

暂止飞乌将数子〔暂止飞乌将数子〕飞乌带着几只幼雏暂时栖止在这里。将,带。,频来语燕定新巢〔频来语燕定新巢〕形容燕子不断地叫着,飞来飞去,在草堂的梁上筑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①〔时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意思是别人不该把这间茅屋比作扬雄的草玄堂,诗人也无心为此作辩解。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跟杜甫浣花溪的草堂相距不算很远,汉代扬雄在此著《太玄》,曾有人嘲笑他,他因此写下《解嘲》一文,为自己辩护。杜甫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扬雄那样的宏愿。

江村

这首诗作于760年夏。江村,江边的村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清江一曲〔清江一曲〕弯曲的清江。清江,指浣花溪,时值夏季,溪水清澈。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事事幽〕各种景物都很幽静。事事,指以下诸事,即梁上燕、水中鸥、下棋、钓鱼等。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棋局〕棋盘。,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但有故人供禄米〕只要有老朋友供给粮食。但,只。故人,仇兆鳌认为指的是当时剑南节度使裴冕。禄米,即俸禄、食禄。杜甫已休官,不再有俸禄,但却有做官的朋友以禄米相助。,微躯〔微躯〕对自己的谦称。此外更何求?

4.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的诗歌有哪些

以乡土树种,大规格苗木配置,形成公园景观。

公园由万树园、梅园、白鹭园三园组成。万树山、沧浪湖、阳光草坪、白鹭洲、川西文化观演广场等景区星罗棋布于三园之中。

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马褂木、各种海棠、银杏、芙蓉竹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鲜花竞相开放,绿茵茵的草坪散发出阵阵清香。 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浣花溪公园最突出的特色应该就是诗意。

从公园的南大门进入,388米长的诗歌大道庄严肃穆,让人禁不住屏住呼吸。诗歌大道仅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沿着诗歌大道一路走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在脚下的大理石上镌刻着。

300多著名诗人的形象、朝代、生卒年,让我们体验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诗歌大道左右两边的松柏树丛里,由雕塑家叶毓山“操刀”的25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吸引着游人。

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更像一块丰碑,远远地矗立在大道的尽头。无处不在彰显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

在浣花溪公园的河畔和山上,还设有诗歌典故园,包括“关雎恋情”“屈原涉江”“饮中八仙”等8组雕塑展示中国历史上的诗歌典故、诗歌史上重要的历史片段。 诗歌大道的旁边,有一条新诗小径。

长约200米的小径上,或立诗碑,或铺诗砖,展示着现代当代诗人的诗作,分为生命诗篇、爱情诗篇、故乡诗篇等几个板块,镌刻着闻一多、艾青、冰心、徐志摩、舒婷、海子等近现代诗人的诗歌。一路读来,让人感到诗歌其实离我们很近,诗情诗意原本就围绕在我们身边。

小径中还有一个小小的诗歌广场,其周围是“游人诗墙”。两边的墙上写着“境由心生”和“坐观云起”,游人可以按规定的程序将自己的诗歌佳作永留诗墙上;或以水作墨,以黄沙石铺就的广场地面作纸,反复书写诗歌。

踏上小桥,口中还有诗歌的余香,眼睛已经被桥下的浣花溪里成千上万条不停游弋着的鱼儿吸引,桥边的游客不肯挪步,这是“浣花观鱼” 处。每人花2元钱买一袋鱼食,走进七里香低垂的长廊,搬过一个小竹凳子上坐下,隔着篱笆喂鱼,真是让人兴奋的事情。

满湖的鱼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各色的锦里非常活跃地逡巡,一点儿都不怕人。只要你丢下去鱼食,马上便有成群的鱼儿游过来抢食,大的有40、50公分长,小的有4、5公分。

它们簇拥着,一个个长大了嘴巴向着你,象嗷嗷待哺的小孩子。赶紧再撒下一小把鱼食,只见刚才几十张小嘴、上百张小嘴巴飞快地闭合,一下一下,同时动作,好像在和你说话!场面非常之壮观!非常有趣,一会大约都吃完了,脑袋一沉一沉,四散着又找新的鱼食。

如果没有马上投新的鱼食,它们中的一些四散着游走,但是总有一些在你周围,不肯走的鱼在水面上浅浅地游着,嬉戏着,追逐着,一张一翕的嘴巴仿佛在和你说话。 沧浪湖与万树山是浣花溪公园的另外两处景点。

万树山位于公园西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入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秋天的万树山没有层林尽染的壮观,倒有芙蓉花开的美丽。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5.杜甫在浣花溪畔赏春光所作的组诗,共几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1、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译文: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2、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译文: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3、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译文: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4、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译文: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5、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6、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7、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6.浣花溪 苏铽 古诗

《浣花溪》

苏泂

抱郭清溪一带流,浣花溪水水西头。

重来杜老谁相识,沙上凫雏水上鸥。

《浣花溪》 马俌

浣花溪边濯锦衣,百花满潭溪水香,

宝奁散尽有霜戟,草秣匹马不可当,

当时濯衣只偶尔,岂似取履张子房。

烈烈遽见蔽此蜀,丧乱怀尔徒悲伤。

年年春风媚杨柳,彩缆{左女右奄}姌云霞张。

溪边游冶红粉娘,了不识字空悠扬。

采花荡桨不归去,暮隔烟水眠幽芳。

没有苏铽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7.杜甫在浣花溪畔赏春光所作的组诗,共几首

共七首。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