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雨中美景的诗句描写雨中美景的诗句有以下;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 《端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描写“雨中看湖”的诗句有哪些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出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出处:《好事近·湖上》——宋-苏轼 原文: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译文: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4、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出处:《【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元-赵善庆 原文: 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 正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 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译文: 雨水滋润着万物土地一片酥软,草色和烟气在雨后几乎看不出来。山林间的大雾遮住了太阳,正是春风时,鹧鸪不停的啼叫着,挑逗着娇羞的小姐和漂亮的丫鬟。六桥一片锦绣,壮丽的十里画图,风流的二月西湖。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出处:《渔歌子》——唐-张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3.描写雨中湖面的诗句有哪些1.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2. 《好事近·湖上》 宋代: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3. 《【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雨》 元代:赵善庆 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上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4. 《过高邮射阳湖》 元代:萨都剌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形容雨中树的诗句1、梅雨过后的季节、梦醒后的黄昏,万物生灵脱胎换骨,风住,歌声起,又一个非比寻常的黄昏此处彼地,摇曳生姿。 2、漫步西湖边,抬望眼,望不尽远方的美景被云彩遮住了一,天空沉闷,风儿此时竟然无心把玩湖边的垂柳,柳叶没有风儿在身边,无精打采的达拉着,就是一副无灵动的水墨画。 3、站在湖边天空忽的开始飘落点点细雨,燕子低空翱翔于湖面上。湖面被雨水下的波光粼粼, 杨柳随风抚雨,堤岸上依旧游人如织,在夏雨中漫步于西湖岸边。 4、风来时柳跳舞,雨来时柳丝条上沾满水珠,雨水清洗柳的发丝,使柳树更加妩媚动人。 5、叶儿长大弹奏出沙沙作响的风声,柳丝条条犹如长发飘飘的女人在风中翩翩起舞,柳丝条条的韵味就像陕北女子,虽然质朴却也美丽动人,贤惠达理。 6、柳旁边的桃花鲜艳,那是因为柳绿衬托出的桃红,柳树旁边的百花百草争艳,那是因为柳树映照出的美景,河边的柳树浪漫的妖娆多姿,树上的柳树不失柳树之灵气, 7、路不宽,平整的沙石路两旁栽满了青一色的杨柳,撑开着的树冠像一把把浓绿的伞盖遮盖了大半个路面,整条路便如同一道蜿蜒着的绿色长廊。 8、月光透过高大的柳树照到沙石路上,在路面上投下一团团细碎斑驳的阴影,整个路面便铺满了深深浅浅的花纹图案,如同一卷展开着的长长的水墨画在地面上浮动。 9、春天光风入柳,夏日避署纳凉,秋季水送落花,冬来踏雪寻香,嗅着淡淡的幽香,听着啾啾的鸟鸣,踏着满地的绿色,借着晨风的凉爽,让人流连忘返。 10、清晨珠露滴翠凉风习习,中午鸟语花香撩人心弦,傍晚日夕佳荫林虚桂静;晴天色满林园秀色可餐,月夜波明树涵莹润射目,雨中翠云摇缀万景天全。 11、迷人的烟波画船缓缓地行驶在一片绿汪汪的水面上,微风徐来,如镜的湖水泛起点点粼光,好像铺金散玉一样,几枝荷花含情脉脉卓立水中,给莹莹湖水平添了几分姿色。 12、静观小园的湖光山色,领略滴金流翠、鸟语花香的怡人景致,着实让人陶醉。它既有“池水看破玉,园柳待垂金”、“梅蕊迎人浑欲绽,柳条习地暗偷新”的初春鲜丽,又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光看满眼,节气溯从头”、“玉河新柳正参差”的仲春艳美, 13、站在山顶凉亭下回望,只见眼前白波万叠,绿叶相依,清渠激户,杂花满楹,更有曲桥流水,情丝微动,金阁长廊,雅致出众,水光山色,浑成一体,处处秀丽,妙趣横生。 14、那是辽阔无际的红海滩,是激情澎湃波澜壮阔的红色的河流,是美丽无比的争奇斗艳的大花园,是艳丽的灵动的华美的红地毯。 15、天空的云朵似飞翔的白鹤,飞舞的白鹤似翩翩的飞蝶,安闲地踱着步的白鹤,好似娇羞的新娘,幸福地腼腆地徜徉在红地毯上,美丽极了。 16、漫步在空旷的山野雨雾里,空气中真真地弥漫着一种湿湿的清香,它能让你感到飘飘然的,浑身上下都神清气爽。 17、雨中,马路上已经变幻出了斑驳陆离的色彩,花花绿绿的雨伞,在雨中高举晃动、熙攘穿梭,还有那些骑车的人,也都穿上了五颜六色的雨披,在雨中疾驰而过。 18、雨中,花草树木也在拼命地吮吸着上从天而降的雨露,那些斑斑的雨点,任意的洒落在树叶上,形成了颗颗晶莹的水珠,尤其在荷塘中,这些水珠在碧绿如翠的莲叶上颤抖、滚动,仿佛像是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 19、夏天的雨,喜欢夏天雨后留下来的那种凉爽、洁净与泥土清香的味道,更喜欢夏天雨后在空中划下的那道绚丽的彩虹。 20、水滋润了山,把山养得浓浓绿绿的,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无比的活力,那些山的生灵们便互相雀跃了,山总是绿得葱茏,绿得浓郁,树与草儿仿佛是拼了命地疯长着,山坡上芊芊莽莽的,挤满了各类的植物。 5.描写雨中山景的诗句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6.写雨中茅草屋的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