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神龙的诗句关于龙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龙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古诗作品《逢入京使》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途经秦始皇墓》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译文】 一层层树木奔天直上,秦始皇的坟墓虎踞龙盘似地雄峙高耸。 哪怕你气势高入浮云,到头来你在人们心中还是砰然一“崩”。两个人的坟墓同样矗立在青山上,又同样被覆盖在秋草丛中。 过路的人们却只参拜汉文帝陵墓,就象对着他一样作揖打躬。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白帝城最高楼》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译文】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 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出自唐朝诗人韩翎的古诗作品《已凉》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译文】 翠绿的栏杆外绣帘低垂,猩红的屏风上画著花卉草木。八尺的龙须席上铺着锦绣被褥,天气已经凉了但还没到寒冷的时候。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出自当代文学家**的古诗作品《念奴娇·昆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古诗作品《汴河怀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翻译】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翻译】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赠阙下裴舍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翻译】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出自唐朝诗人陈与义的古诗作品《牡丹》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 2.描写“神龙”的诗词有哪些1、神龙集污泽 明 刘基 《游仙(九首)》 2、吾观神龙变 明 刘基 《杂诗(三十三首)》 3、神龙自合晦渊潜 明 刘崧 《谒靖安昭灵庙赋柬袁茂才》 4、神龙将蛰明 茅元仪 《送钱受之侍郎枚卜罢归一篇(崇祯元年)》 5、七月七日元神龙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有序)》 6、神龙岂无翼 明 唐时升 《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 7、下有神龙府 明 陶望龄 《游五泄六首(各有序)》 8、岂有神龙挂鱼网 明 屠隆 《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9、壮怀莫遣神龙笑 明 王叔承 《金山江天阁漫兴(三首)》 10、神龙正喜腾霄汉 明 王翊 《送赵文善之湘阴守》 11、乞与神龙作雨香 明 王泽 《小游仙(三首)》 12、神龙变作魑魅语 明 吴鼎芳 《虞美人》 13、手握神龙珠 明 谢榛 《杂感寄都门旧知(此诗为李于鳞隙末而作)》 3.关于九龙潭的诗句《游九龙潭》年代: 唐 作者: 武则天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作品简析 此诗是武则天与女儿太平公主一起游九龙潭时写的游乐诗。首联“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众多的公主后妃在山洞间游玩,想必灰暗的山石会为之光彩四射。前半句是动景映静境;后半句一涧对一峰,高低相形,气势突现。颔联“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想象奇特、描写夸张,“双凤”是指自己与太平公主。“九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此地为九龙潭,作者想象着能在水中见到蛟龙倒腾,不过,她本人也就是一条真龙了。颈联“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从颔联的写宏观之景转而写微观的细小事物,从潭心含九龙化为酒中浮竹叶,衔接自然奇巧。竹叶美酒,芙蓉玉杯,皆华美之物,皇室的高贵和奢靡尽显在小小的杯酒中。尾联笔锋陡转,“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检验回顾一下,家乡山水的风景,只有风吹动松树的声音是相同的。很平实的语句,很质朴的思绪情感,或许作者在作此诗句的时候是有一种思乡的淡然的情绪。身在政治的阴谋权诈中,她还所剩下无关权力和斗争的东西很稀少了,因为她的生命已经充斥着权杖和百姓。 作者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4.关于路,屈原的诗句有什么关于路,屈原的诗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著名的诗句。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描写卢龙的诗句故四遥遥乡女恨 在历代涉及卢龙的古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内地乡'女思念远在边关戎边守城的丈夫的。 卢龙塞内有一段古长城,由喜峰口至山海关一段,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有九门口、界岭 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龙井关、青山营、建昌营、刘家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等边关城垒,守城士卒多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兵丁。 这些兵丁远离家门,来到边关守城戎边,寒来暑住,日月穿梭,与亲人一别十载数十载。古代的交通通讯又很困难,妻子儿女守望在遥远的家园,而戎边亲人的音讯杳无,就是亲人战死于疆场,家人也无从得知。 这种妻离子别,骨肉分离的生活是何其凄惨。而空守闺房,独向烛台的红颜女,在月残星疏、万籁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 漫漫长夜,四野如漆,遥望远山不见,只闻秋雁孤鸣。诗人自古多情种,风流潇洒善解人,诗人们是可怜那些红颜女的,对她们抱以同情。 隋代诗人薛道衡在《昔昔盐》一诗中写道:“重柳覆金堤,蘼芜叶校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 此诗就是写夫妻别离之情的。郎去边塞守边,妻子故园采桑织锦。 郎在边城空叹月,妻在桑园泪沾裳。在古代战乱年代,这种情景是司空见惯的。 唐代诗人崔硅《孤寝怨》诗曰:“征戎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 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 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曰:“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跑枝头啼叫的黄莺鸟,不要叫它惊醒小妾的梦。要是妾梦中断了,小妾就不能在美丽的梦境中奔赴辽西去见亲人了。 这是一首神形灵动,画意鲜活的诗作,诗句简洁明白,通畅易懂,诵之上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得殊方久离别,秋来愁见捣衣声。”(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小妇不知春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唐.卢弼·《边庭怨》)“卢龙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春衣。”(唐·卢弼.《边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写男女别离之苦之怨的。 战争使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而家乡的亲人是要天天爬上山头,朝遥远的边塞方向张望,盼望亲人归来。 但只见白云悠悠,山野苍茫。连音信都不得相通,哪里可见亲人的面? 战争是无情的。 战争是以士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去实现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发动一次战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为战争而捐躯。 帝王头上的皇冠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浇灌培育的“金顶戴”。前方战死的是将士,后方悲痛欲绝的是亲人。 战乱之中,“妇人出门随兵乱,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张藉)是何等凄惨的情景。“赤心报国无片尝,白首还家有几人?”守边的将士,虽然精忠赤诚,守土保国,但能得到什么报尝呢?能白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又有几人呢? 唐于贲的《边游禄戎卒言》一诗,则是一首采访录似的作品,他写的是一个守边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拟士卒口吻:“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 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年客鬓改,知学弯弓错。 赤肉疼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廖廓。” 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自今。” 卢龙古塞,在唐之前就从未有过安定的岁月,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卢龙古塞这片苍茫之地,是岁有其变,时有其变的。江山易主,但河山是永恒的。 敌人暂时占领了这里,王师北上,当有光复之时。杜甫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闻知王师光复蓟北大地后,表现得近乎疯狂,亦是表达了同时人民大众的心声。 四、孤竹清圣四海瞻 唐代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读古史》诗云:“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 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长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忆意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写古代出现在孤竹大地上的两位贤德清圣、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 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伯夷列传》讲的就是这弟兄二人的故事+历史年代虽然久远,但伯夷叔齐的故事,仍在古老的孤竹故土上被人们广为传颂。伯夷与叔齐,逊让君位,深明礼教,忠诚仁义。 二人叩马谏劝武王不要伐纣。商纣行将灭亡,弟兄二人双双逃到首阳山采薇而存,并留下了千古传诵的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尸不久,弟兄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上。 这悲壮的故事,发生在古燕赵大地,是有一定文化渊源和人文根源的。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虽然,历史传说中的伯夷叔齐有许多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