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物诗有哪些还有送别诗、外国诗(各三首)咏物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李贺《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送别诗: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外国诗: 泪水流在我的心底 魏尔伦 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恰似那满城秋雨. 一股无名的情绪,浸透到我的心底. 嘈杂而柔和的雨,在地上、瓦上絮语. 啊,为一颗惆怅的心而轻轻吟唱的鱼雨! 泪水流得不合情理,这颗心啊 厌烦自己. 怎么?并没有伤痕?这悲哀说不出道理. 这是最沉痛的痛苦,当你不知它的缘故. 既没有爱,也没有恨, 我心中有这么多的痛苦! 《春天的黄昏》 屠格涅夫 (俄罗斯) 金黄色的乌云 在静息着的大地上飘扬; 寥阔的无声的田野, 在闪耀着露珠的光芒; 小溪在峡谷的阴暗处潺潺滚流—— 春天的雷声在遥远的地方震响, 懒散的和风在白杨的树叶中间 用被束缚住了的翅膀在煽动。 高高的树林哑然无声,丝毫不动, 绿色的黑暗的森林静默不响。 只不时在深深的阴影里, 一片失眠的树叶在沙沙作响。 星啊,美丽的爱情的金星啊, 在落霞时的火焰里闪闪发光, 心里是多么轻快而又圣洁, 轻快得就象是在童年时代一样。 《春天的时刻》 海顿斯坦 (瑞典) 现在,人们对死者感到遗憾, 他们不能在春天的时刻里 沐浴着阳光 坐在明亮温暖的开满鲜花的山坡上。 但是,死者也许在轻轻细语 讲给西洋樱草和紫罗兰, 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听懂。 死者比活者知道得更多。 当太阳落山时, 也许他们将比我们更欢快地 在夜晚的阴影中游荡, 那些神秘的思想, 只有坟墓才知道。 2.外国诗有哪些冬天的早晨 普希金 (俄 1799——1837) 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 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 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 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 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 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 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 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 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 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 照得通明。刚生的炉火内 发出愉快的劈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 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 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 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任着烈性的马儿奔跑, 让我们访问那空旷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树林, 那河岸,对我是多么可亲。 1829 年 查良铮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诗人,他的诗形式多样,韵律丰富,具有优美、细腻、轻快、明朗的风格。 水仙 华兹华斯 (英 1770——1850) 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飘过的一朵云儿, 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 金黄色的水仙,缤纷茂密; 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 在随风摇弋,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 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 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 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 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 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 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 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 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 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奇。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 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 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 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 , 和水仙一道舞蹈不息。 (杨德豫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感情醇厚,诗语平易。这首《水仙》浅显易懂,但诗情洋溢。 (2001年2月6日 星期二 ) 稠李树 叶赛宁 (苏 1895——1925)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卷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往下淌; 留下辛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璨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 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芒。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下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1915年 (刘湛秋、茹香雪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苏联俄罗斯著名诗人。他的诗主要以农村自然景色为题材,具有强烈感染力。 窗边的树 弗罗斯特 (美 1874——1963) 我窗边的树呵,窗边的树, 夜幕降临时我把窗关闭; 但永远不要拉上窗帘吧, 以免将你我隔离。 你是地上崛起的朦胧梦影, 你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你轻巧的叶舌高声宣讲的一切, 并非一切都情理至深。 但树呵,我曾见狂风将你摇撼。 假如你窥见我在这屋中睡眠, 你会看到我也曾猛烈地被激荡, 几乎被暴风席卷。 那天命运出于它的儿戏, 把我们两个联系在一起: 你受的是外界气候的影响, 而我是内心风雨的荡激。 (顺子欣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 他的诗主要以牧场和农村事物为题材,语言清晰、质朴、细腻而含蓄。这首诗写窗边树,主题落在内心的荡激。 (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 聪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 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 星星挂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灯,永远安全。 (钱春绮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海涅的这首诗,写的特别有趣: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很多了,连小草、珍珠都没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挂在天幕上,人类想破坏它也无能为力。 诗写的非常幽默,对人类破坏大自然,是一个警告。这个诗的主题,诗中没有直接讲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 像这样的诗,让读者好似是自己的发现,特别觉得有诗味。 (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 聪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 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 星星挂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灯,永远安全。 (钱春绮 译) 【老人曹树厚赏析】 海涅的这首诗,写的特别有趣: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很多了,连小草、珍珠都没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挂在天幕上,人类想破坏它也无能为力。诗写的非常幽默,对人类破坏大自然,是一个警告。 这个诗的主题,诗中没有直接讲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像这样的诗,让读者好似是自己的发现,特别觉得有诗味。 森 林 赖 特 (澳大利亚 1915---。 3.中国现代诗歌与外国现代诗歌的区别中国人认为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层次,对诗歌的形式、韵律和情感的凝练度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外国诗歌则不然.外国诗歌更多的是诗人的情感激情的直接流露,少了一些规格,多了一些自由,更像是中国人眼中的散文体.外国人把很多文学形式都叫做诗.国外有许多歌手创作的歌词,他们就称作(lyrics)抒情诗.中国人就不会认为歌词是诗,最多说它富有诗意.可见,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诗歌的审美取向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写出的诗歌自然是各具风格了. 总结一点: 中国诗歌讲究入境,而西方诗歌追求象征意义 不知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4.外国诗有哪些致大海 普希金 (俄罗斯)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 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 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 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 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 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 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 象风暴之间驰过我们面前, 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 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 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象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 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野蔷薇 歌德 (德国)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那样的娇嫩可爱而鲜艳, 忙忙走向前, 看得非常欢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来采你,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你, 让你永不会忘记。 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 她徒然含悲忍泪, 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海燕 高尔基 (俄罗斯)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 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 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 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 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 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下来;波浪一边歌 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 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 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象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 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 精灵,——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 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 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堆堆的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息住在自己的深渊里。 闪电的 影子,象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 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戈宝权译 乡间的音乐 柏拉图 (希腊) 你来坐在这棵童童的松树下, 西风吹动那密叶会簌簌作响, 就在这潺潺的小溪旁,我的七弦琴 会催你合上眼皮,进入睡乡。 水建馥译 秋天 屠格涅夫 (俄罗斯) 有如悲伤的目光一样,我喜爱秋天。 在多雾的静静的日子里 我时常走进树林,我坐在那儿—— 望若白色的天空 和那暗黑的松林的树尖。 我爱嚼着酸味的叶子, 带着懒散的微笑躺在草地上, 听着啄木鸟的尖锐的叫声 心里尽在想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 青草全都枯萎啦……在它的上面 浮现着一层寒冷的安静的光亮…… 我整个的心都沉醉于 幸福的和自由的悲伤…… 什么我没有回想起? 什么样的幻想没有来将我寻访? 松林象活人似地弯下腰来, 在沉思地发出喧响…… 于是,突然刮过一阵风, 就象一群大的飞鸟, 在交错和暗黑的树枝中间, 不耐烦地在喧哗叫嚷。 5.关于秋天的古诗关于秋天的现代诗关于秋天的外国诗有哪些《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杜牧---《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英文诗歌有哪些形式包括英语在内,欧洲许多语言的格律诗大多起源于意大利,十四行诗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十四行诗原本是一种“诗节”(组成较长诗歌的格式相同的段落),但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却很早就被用来写作独立的抒情诗.严格的十四行诗由一个八行诗节和一个六行诗节组成,每行均为抑扬格、五音步诗行.需要注意的是,英诗从意大利学来的还有一种叫做“三韵诗(terza rima)”的诗节,每一诗节12行,但丁的《神曲》就是用它写成的.雪莱五首《西风颂》主要部分也用这种诗节写成,然后以一个对句结束,这样每首诗便有14行.三韵诗的韵式是“aba bcb cdc ded”,雪莱《西风颂》第一首就是如此,读者不难看出它是三行一“旋回”,“旋回”间且有依次导出的关系.由于交替使用了不同的音,整个诗节读起来显得有规律而又有变化,不呆板. 结束每首(或者每章)的对句,意思上似乎可看作该首的“小结”,而在格律上也自成单元.对句是最简单、仅由尾韵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诗行组成的诗节,通常不单独成诗.在英国著名诗人里,大概只有18世纪的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写过这种仅有两个诗行的“对句诗”,言简意赅,常常被引作“警句”. 意大利十四行诗分为两段,先八后六.前八句韵牌是abba,abba.后六句有两种,cdecde, 或者cdccdc.第九句不止改韵牌,很多时候题目或感觉也不一样.。 7.外国名诗有哪些废墟间的颂歌 堂皇的太阳展开金翎,在公正仁慈的天空中央 居高临下,提供热量!这真实的时刻,一派美妙景象。 海浪在陡岸攀缘—— 依附 岩的蜘蛛——叫人眼花缭乱;峭壁的创伤露出紫色;几头山羊仿佛一堆乱石;太阳下了金蛋,海面金光四溅。一切那么神奇。 破碎的雕像 光亮侵蚀的石柱,死寂世界的废墟栩栩如生!夜幕在特奥蒂瓦坎降下。青年们在金字塔顶抽吸大麻,吉他琴声呜咽嘶哑。 生活将给我们什么生命之水?哪里才能挖掘语言?找到可以支配颂歌、讲演,舞蹈、城市与平衡的和谐?墨西哥的歌声突然迸发,彩色星辰洇然熄灭,石块阻断我们交往的门径。大地散发出腐土的气息。 放眼望去,伸手触摸。这里的一些事物已经足够:多刺的仙人掌有珊瑚,无花果戴着兜帽,葡萄带有复活的味道,蛤蜊离群索居、洁身自好 还有盐、奶酪、红酒和面包。 一位黝黑窈窕的鸟上少女瞅着我,仿佛阳光下修长的教堂 岸边苍翠的松林 衬出船只的白帆。好像海上的庙宇,光怪陆离。 纽约、伦敦、莫斯科。笼罩平原的是一片阴影 蔓藤有如幽灵,树木凋零,耗子成群。 苍白的太阳索索发抖。在昨天还是城市的荒山上,波吕斐摩斯打着呵欠,下面的洞穴里,人群在蠕动。 (驯顺的两足动物,尽管教会新近颁布了禁令,有钱的仍把他们当作佳肴。前不久,他们还被认为是不洁的动物。) 每天见到、碰到的都是美丽的形状。光线呼呼有声,像翅翼,像投枪。 桌布上的红酒污迹带有血腥。在这生动的时刻,我的感觉在展伸,仿佛水中珊瑚的枝丫:这一瞬间达到了金黄的和谐,啊,正午,充满分秒的谷穗,永恒的酒杯!我的思想走上了岔道,蜿蜒盘绕,回到原地,重新开始,像河水断流,终于停滞,在无升无落的太阳下成了血的三角洲。 莫非一切都得在这潭死水中止歇?太阳,浑圆的太阳,二十四瓣发亮的柑桔,全部贯穿金黄色的甜蜜!理智终于形成,敌对的两半取得妥协,意识的镜子冰消雪融,重新成为神话的源泉:人:形象的根本 语言开花结果,化为行动。(王永年 译) 【导读】《废墟间的颂歌》是一曲人的颂歌,是怕斯试图通过神话和想象,达到宇宙、历史、社会和个人的协调的一次艺术性的革命和实践。 此诗写于1948年。二次大战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创伤使得整个欧洲文明散发出一种荒原和“腐土气息”。 置身此间的帕斯,在美好的理想和丑恶的现实的紧张挤压下,逐渐开始摆脱单纯的超现实主义语言和情感试验,自觉地朝向民族化和现代主义相互融合的道路大踏步迈进。此诗便可视作此种迈进过程中坚实的一步。 同帕斯的代表作——长达584行的《太阳石》一样,《废墟间的颂歌》所选择的是帕斯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墨西文化和传统这一题材与主题。在这首“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诗中,“废墟”作为核心性意象贯穿始终。 无论表层还是深层,“废墟”所指的意义均与文化和传统、创造与毁灭、生命和社会有关。因而,当“废墟”被植置于诗的整体语境中,它为读者展开的无疑是一个宏阔、深邃、繁复的审美发展域。 确认和把握这一期待视野,是理解、品味此诗最关键的开端。深入这首诗,我们发现,围绕“废墟”这一核心,诗中出现两类对立的意象:一是在公正堂皇的太阳下的“废墟”;一是阴影下“散发腐土气息”的特奥蒂瓦坎——墨西哥古城遗址,以及现实的大地。 全诗共七节,一、三、五节,诗人选择了健康旺盛、色彩鲜明、充满创造力和再生力的生命性意象,并竭尽全力地予以赞美和歌唱。太阳充满热情,海水金光四溅,松林苍翠欲滴,一切都栩栩如生,一切都神奇和穆,这一切,为“我”的感觉自由伸展提供了可能。 从而使外在的自然和内存的心灵达到“金黄的和谐”。而二、四、六节,诗人将意象选择点倾斜在病态、衰败、阴森可怖、想象力涸竭、生命力衰竭的一端。 在象征着传统和历史的“金字塔”上,青年人醉生梦死,没有希望,没有热情,更没有未来。“生命之水”已涸竭,平衡与“和谐”已不可再建。 墨西哥如此,纽约、伦敦、莫斯科,整个西方文明都无不如此:心灵和心灵的“交往的门径”被人为地阻隔,人已堕落为“驯顺的两足动物”,无知而且麻木,根本无法认识、驾御那居高临下的恶魔——“打着哈欠的波吕斐摩斯”——它显然是命运和罪恶的象征。至此可见,“死寂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废墟”并非真正的废墟,而是人类生生不息生命和创造的胎盘与产床;真正的废墟是丧失理智的生存现状,是摧残人性、毁灭精神、阻隔交流的社会制度。 接着,诗人让“想象力变成以感受力为一方,以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理智为一方的媒介,并在这种官能协调中引导社会的重建”(马尔库赛语),使理智终于形成,敌对的两半取得妥协,形成了人类新的生存峰顶,“诗意地栖居”的至善、至美的和谐境界:人,形象的根本,语言开花结果,化为行动。可见,《废墟间的颂歌》既是对现实废墟的挽歌,又是呼唤其再生的祭歌,是一曲二重奏,是有着黑白木刻性质的油画。 语言意象上,重暗示、重隐喻、重语义的非常规组合。而二类尖锐对立的意象群撞击所迸发的张力,形成了此诗奥妙无比的召唤结构,它不仅契合了本诗主题传达的需要,而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