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凝在诗经了有什么解释吗即肤如凝脂 此词出自《诗经》《硕人》“卫风”中的一首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其意为: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中文名 肤如凝脂: 形容女子肌肤嫩滑如凝固的油脂 2.古文中“若”字有几种翻译古文读音:【rě】、【ruò】、【ruò】 古文中的翻译如下: ①<;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 ②<;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⑤<;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⑥<;连>;假如;如果。《肴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⑦<;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⑨<;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 3.有女若茶出自《诗经》的哪一篇原文是“有女如荼”,不是“有女若荼”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出处】: 诗经·国风·郑风 /link?url=Kbf82ew5nZtcDKGxAjKhdYM3JmUkNcnL3sVoMS-vnyhArZ9kf8Kf_YSFyfWIH7cugEbcH_i2lHMBAAP-q7r4Yq 4.急求含“若”字的诗词 且“若"是表示”你的意思的和刘后村杂兴-全宋诗-胡仲弓 近学时妆越样新,空遗畎畎处忠臣。 烛之武老未为老,刘伯龙贫可是贫。 造物不应推若辈,江山亦合助诗人。 挂冠神武当年事,明哲从来要保身。 《诗·小雅·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征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赶月明归。” (《池州翠微亭》)南宋名将岳飞 特 找不到 第一解认为前一特是「特地」,即专诚到来;后一特是独自。特特寻芳便是一个人专诚到来寻芳。第二解是拟声词,特特是马蹄声。 5.诗经带曦若的句子尚书:乃命曦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敬授人时 东曦既驾——《聊斋志异·促织》 ◎ 曦 燨 xī 〈名〉 (1) (形声.从日,羲( xǐ)声.本义:太阳,阳光) (2) 同本义 [sun] 东曦既驾——《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曦月(日月);曦车(曦轩.曦和所驾之车.指太阳);曦景(阳光);曦微(阳光微弱) (4) 通“羲” [Fu xi].如:曦和(即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为传说中尧时执掌天文历法的官吏 6.心若芷萱 出处 诗经心若芷萱”意思是像芷草萱草一样美好,长成一株忘忧、快乐的小香草,自由自在,生命力旺盛,活泼可爱。 芷本义:香味令人止步的草。特指:白芷,香草名,也叫“辟芷”。 《唐韵》《韵会》《正韵》诸市切,音止。白芷,药名。《本草》一名芳香,一名泽芬,生河东川谷中,主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荀子·劝学篇》兰槐之根是为芷。《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 又地名。《前汉·夏侯婴传》战于蓝田芷阳。《注》芷阳,后为霸陵县。◎按芷阳《史记》作茝阳,音义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