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参照物的诗“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的意思是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 所以是远树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者“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高山是不动的,舟中人跟随小舟在运动,则得结论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动*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小舟是运动着的,舟中人也是运动着的,但是在任意时刻,小舟和舟中人运动的方向速度都相同,即运动的相关向量都相同.那么小舟和舟中人即为相对静止.则得结论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 二、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1、**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