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孔子与《诗经》1、难道这些关于女性的诗歌都体现了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吗? 2、“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孔子的观点,【诗经】作为孔子整理的文学作品,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不可能因为自己反对关于该作品的观点而不保留该文学作品。 3、作为一个文人就必须具备该有的文德,就必须用理性的思想对待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作品,何况孔子的思想终就有古典的哲学思想。【诗经】就是这样。 4、一个最简单的比喻:中国人讨厌日本但不能否定日本的科技成就。 2.孔子与诗经的关系孔子与《诗经》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入手,试着分析孔子与《诗经》关系,进一步挖掘《诗经》与孔子之间的内在道德文化联系,从而对中国几千多年来的儒家思想文化作个简要的阐释。 关键词:孔子 《诗经》 文化传承 道德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对于每一个读到先秦文字的读者来说,孔子和《诗经》是这一时代文学的重要符号。《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赋予了我国文化的源头的美誉。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经》甚至可以与西方人的《圣经》相媲美。而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 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与《诗经》已不是那个时代的文学符号问题,它们都已上升到了中国的文化层面,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乃是整个中国社会文明进程。传统的东西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传统是历史长期的积淀,是一个民族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笔十分丰厚的资源,是转型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创造的基础。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继承。 如果说《诗经》和《周易》代表了前一个时代,而战国勃起的诸子百家哲学与散文代表了后一个时代。孔子恰恰处在这两个时代的转折时期。 孔子对于《诗经》“述而不作”的做法,进一步说明孔子晚年对《诗经》的整理只是删定。孔子一方面在不自觉地,部分地继承,运用先代的情感表达方式,吸取《诗经》各种美学价值,同时却也在愈来愈理性将《诗经》进行切割,分类,从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阐释《诗经》。 孔子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对《诗经》,这部中国文化的源头进行了自觉与不自觉传播和继承。同时,文学进程,从来都是和民族心理,民族思维,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 文艺的发展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它与当时的历史阶段相适应,是这一时期民族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感性显现。《诗经》是西周、春秋时处于孕育、形成中的中华民族的社会和精神风貌的结晶,是这一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等种种社会条件交汇的产物。 孔子正是顺应了当时社会大流的价值取向,建立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华文化的生命特征,也就是文化生命,主要体现为“仁”。 中华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仁,将宇宙人生融为一体。 以孔子为代表儒家倡导仁和礼的统一思想,被李达五在了四个层面的深刻的阐明:第一, 以“君君臣臣父子父子”,“天地君亲师”为核心的血缘伦理基础;第二, 以持中、保守、内向、克制、忍让,即“温良恭俭让”为标准的心理基础;第三, 以忠孝节义为宗旨,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爱互助的人道主义精神;第四, 以“修身齐家治天下”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个体人格。(1)孔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2)的说法,实际上是讲“仁”本身就是为了释“礼”。 学礼,懂礼,行礼,护礼,就是儒家君子的责任与风度。儒家“仁”的本质就是维护等级之礼,法规之礼,人际之礼,为人之礼。 这种在春秋战国的社会生活大变动的背景下的道德文化,实际上是以君王意识,家长意识为构建核心,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一元化标准。这样的道德文化取向正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体现了先进的封建生产力的需求,从而能够很快地发展为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为后代封建君王所提倡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不仅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说:“依于仁,游于艺”(3),只有依照仁的精神,才能创造诗歌的生命。 以这个观点去看《诗经》,无论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的《生民》、《大明》,反映劳动生活的《七月》、《丰年》,描写爱情婚姻的《关雎》、《卫风·氓》,以战争徭役为题材的《采薇》、《王风·君子于役》,还是反映上层社会欢乐、和谐的燕飨诗《小雅·鹿鸣》、《大雅·既醉》,揭示政治黑暗的怨刺诗《荡》、《正月》等,都是以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为根底,都是要“经夫妇,成孝敬,美人伦”,以达到孔子所倡导的艺术标准,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的政治标准。如《硕鼠》里,对于那个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早已经忍无可忍了,但他也只能“逝将去汝,适彼乐土”的消极选择。 君权的思想在统摄着他的思想,在无奈的压迫下,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的出发,另寻一块修身养性的乐土,正应验了:诗可以怨而不可怒也。 《诗经》一些作品赞美贵族阶层的才德容仪,颂扬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抨击失德违礼之辈不如:“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5)这本身就在强调仁礼统一的道德修养标准,即体现了“诗可以观”的社会认识作用。再如《采薇》、《出车》、《六月》等,堪称中国边塞诗的。 3.诗经与孔子的关系发现很多人不懂装懂啊。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歌从西周到春秋中期,历经数百年。甚至有的诗篇可能来自商朝。周朝天子为了了解天下民情,知道人民的心声,所以派乐官四处收集民歌,民歌就是劳动人民平时的心声,这也就是《诗经》的由来。《诗经》原本并没有名字,也不止305首,而是高达两万多首,毕竟是数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民歌总集。到孔子时,孔子认为这两万多首诗中绝大部分都是垃圾,太粗俗,甚至是不堪入目的东西,所以他对这些诗歌进行了删改,仅仅保留了他认为满意的305首,编订成册教给他的弟子们学习,当时直接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怎么能说《诗经》和孔子没关系呢?没有孔子,我们读到的商周民歌可能会更多,他一个狠手,留下来的不到百分之二了。但如果没有孔子的影响,如果他没删诗,没教诗,可能这些诗也将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吧。 我全手打的,楼主支持一下。 4.孔子《论语》和《诗经》的经典名句我也凑凑热闹,楼主看看满意不?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0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0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7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07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074 当仁,不让于师 07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076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077 三月不知肉味 07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0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0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082 过犹不及 08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0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087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08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089 虽蛮貊之邦行矣 0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091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0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09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09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0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96 近者说,远者来 09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098 名不正,则言不顺 099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0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00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00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005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召南·草虫》 00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 00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008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00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010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诗经·邶风·凯风》 01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01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01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0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01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0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0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01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01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 卫风。氓》 02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02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02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02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024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0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026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02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02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9修我。 5.孔子为什么推崇《诗经》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诗经作为可以演奏的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诗经与个人品行修为、文化传播、政治教化、意识形态的确立都有很大的功用,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言”. 附:孔子对于诗经功能的言论: 子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 孔子不但重视对《诗经》的学习,也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如: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