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对诗经的赞美

1.在《诗经》中有哪些篇目是用来赞美别人的

楼主,你好,就诗经前几风来说【弱弱的说一句,我还没背完。】

所以只能回答您,我知道的,首先周南来说的话,有樛木篇,赞美君子安享福禄的、螽斯篇,祝愿别人多子多孙的、桃夭篇,表达对新娘以后生活的美好祝愿、兔罝篇,赞美英勇士兵威猛的、麟之趾篇,赞美国君子孙高贵仁厚.然后是召南,有鹊巢篇,祝愿新娘成家后安居夫家的、甘棠篇,赞美召伯贤明的、羔羊篇,赞美古代廉洁清正的官员的、还有驺虞篇,用来赞美猎人猎杀野猪的威武的.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希望可以帮助你,呵呵。

2.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诗经有哪三种描写的手法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3.诗经中形容句子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骏马,在空无一人的山谷咀嚼着青草 ,有那样一个人 ,如玉般,干净,透明,澄澈 .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们定下了生死想爱的契约,无论分分合合(阔,分别阔别),牵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4.有什么赞美诗经的句子

古今名家对《诗经》的评价:鲁迅对《离骚》“史家无绝唱,无韵之离骚”。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柠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来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司马迁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应该是司马迁引用淮南王刘安《离骚传》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说明了《诗经》即事抒情、诗以言志的内容,以及既执著不懈又不过分耽溺情感的精神状态。它鼓励了诗人积极用世,“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而反对沉湎于绝对个人的世界里。

这与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风范相吻合,因此被儒家奉为经典,从而深深地感染了后世士大夫的诗歌观念。刘勰《文心雕龙》着眼于《诗经》的感染力的阐释,认为《诗经》具有鼓动天下的精神力量;着眼于改造社会的目的,强调《诗经》批判社会不公的强烈现实态度。

5.《诗经》颂的部分有哪些

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

另如《周南·。

6.关于《诗经》中赞美男性的诗

诗经·国风·齐风·还——赞美男子汉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雄赳赳的英雄气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骑马射箭的男子汉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经·国风·召南·驺虞——称赞猎人射击本领

彼苗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苗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坐怀不乱的男子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慰劳凯旋将士的乐歌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