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吉

1.诗经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会是什么动物

不是动物,这句里面所说到的是两种植物,一种是樛(jiū)木:下曲而高的树。另一种是葛(gé)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语出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樛木》,全诗原文如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白话文释义: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樛木》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

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樛木》这首祝颂君子安享福禄的叙事诗,蕴藏着人际关系的哲理,而这个人际关系的哲理,是借用“葛藟”的特性来完成的,这就是诗中的比兴。

从《樛木》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保护与被保护的作用。尽管你是一棵弯弯木,不能成其大材,但只要有像葛藤一样组成支持你,牵附你的人际网,也能获得福禄。因为葛藤有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作用。因此,“葛藤萦之”是人生通达的途径,不遵循这条途径,就会陷入举步维艰,孤立无援。这里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2.诗经里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优美诗句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诗经·摽有梅》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诗经·国风·邶风·终风》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3.诗经是尹吉甫写的吗

尹吉甫和《诗经》很有些关系,《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所作,象《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谢安石曾曾问他那位咏柳的侄女谢道蕴《诗经》何句最佳,道蕴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更新的说法是《诗经》一言以蔽之是尹吉甫一人所作,持此说的好象是台湾的李辰冬先生,他作了一本《诗经研究方法论》,认为“三百篇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三百篇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如果李先生的说法成立,尹吉甫可不是率尔操觚,而是比屈原早五百年的大诗人。

但李先生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和《诗经》是民歌总集的传统说法相比,显得单薄,不好轻信。其实很容易看出《诗经》肯定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因为各篇诗的语言风格,方言使用和词汇语法等并不一致,诗里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也是远远超过一个人生命能够经历的。

4.诗经 崧高 翻译及赏析

崧高·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崧高》是《诗经》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毛诗序》以为是尹吉甫美宣王,但吴闿生却认为是讥刺。他在《诗义会通》中说:“案《崧高》、《烝民》二诗,微指略同。

皆讥宣王疏远贤臣,不能引以自辅,语虽褒美,而意指具在言外,所以为微文深意。《序》皆未能发其义。

《烝民》语意较显,汉儒犹有知之者,此篇则喻者益少。然二篇笔意相似,惟此为弥隐耳。

先大夫曰:迭称王命,所以深著王之远贤。郑笺云:‘申伯忠臣,不欲离王室。

’最得其旨。殆三家遗说,郑偶采及之,非毛义也。

‘不显申伯’三句,先大夫曰:‘深惜其远去也。崧高 【题解及原文】申伯封于谢,周宣王大加赏赐。

尹吉甫写诗表示赞美,并为申伯送行。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

“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注释】1、崧(松sōng):山高大貌。嵩山,五岳之一。

《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2、申:《郑笺》:“申,申侯也。

甫,甫侯也。皆以贤知入为周之桢干之臣。”

3、宣:垣(原yuán)。《郑笺》:“四国有难,则往扞(捍hàn)御之,为之蕃屏;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

4、缵(纂zuǎn):继承。《郑笺》:“亹亹(伟wěi),勉也。

缵,继也。”《集传》:“使之继其先世之事也。”

5、谢:今河南唐河县南。《正义》:“申伯先封于申,本国近谢;今命为州牧,故改邑于谢。”

6、式:《集传》:“式,使诸侯以为法也。”7、登:《毛传》:“登,成也。”

《郑笺》:“世世执其政事传子孙也。”8、庸:《毛传》:“庸,城也。”

9、彻:治,测定。《集传》:“彻,定其经界,正其赋税也。”

10、私人:《集传》:“私人,家人也。”11、有俶:俞樾《群经平议》:“有俶,形容其厚也。”

12、藐藐:《毛传》:“藐藐,美貌。”13、蹻蹻(绝jué):《毛传》:“蹻蹻,壮貌。”

14、钩膺:套在马胸前和颈上的带饰。《毛传》:“濯濯(拙zhuó),光明也。”

15、莫如南土:《正义》:“因告之曰:我谋度汝之所居,无如谢邑之最善。”16、近(记jì):表语气,犹“矣”。

《郑笺》:“近,辞也。声如彼记之子之记。”

17、迈:《郑笺》:“迈,往也。”18、谢于诚归:《郑笺》:“谢于诚归,诚归于谢。”

19、峙(制zhì):贮备。粻(张zhāng)、遄(穿chuān):粮食。

《集传》:“峙,积。粻,粮。

遄,速也。”20、番番(播bō):《毛传》:“番番,勇武貌。”

21、啴啴(滩tān):《毛传》:“啴啴,喜乐也。”22、周:《郑笺》:“周,遍也。”

23、元舅:《传疏》:“元舅,大舅也。宪,法也。

文武是宪,言申伯既有文德,又有武功,足为法于天下也。”24、揉:顺,使顺服。

《郑笺》:“揉,顺也。”25、诵:胡承珙(巩gǒng)《后笺》:“此章言诵,又言诗,又言风,三者有别,诵者可歌之名。

……诗则其本篇之词,风则其词中之意。” 【白话翻译】 嵩山高大是中岳,巍峨耸立入云层。

中岳嵩山降神灵,申伯甫侯二人生。是那申伯和甫侯,周家栋梁最有名,保卫四方诸侯国,宣扬教化天下宁。

申伯做事最勤敏,周王委他继重任。建设城邑在谢地,南国奉他作准绳。

周王命令召伯虎,去为申伯建新城。建成国家在南方,世世代代掌国政。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为南国做楷模。依靠谢地老百姓,新的城墙快建筑。

周王又命召伯虎,去为申伯治田土。王命太傅和侍御,家臣迁去一起住。

申伯迁谢大工程,召伯奉命来经营。城墙高大又厚实,宗庙寝殿都建成。

寝庙已成多漂亮,王对申伯行赐赏。四匹马儿多雄壮,胸前带饰闪金光。

王送申伯去谢城,路车四马真漂亮。仔细考虑你住处,天下莫比南土墙。

赐你大圭尺二长,作为国宝永收藏。我的娘舅放心去,确保南方万里疆。

申伯决定要起程,王在郿地来饯行。申伯要回南方去,决心回去住谢城。

天子命令召伯虎,申伯疆土要划清。路上干粮准备好,日夜兼程马不停。

申伯勇武貌堂堂,已进谢邑这地方。随从士卒喜洋洋。

全国人民都欢喜,你是国家好栋梁。申伯高贵显荣光,周王舅父不平常,文德武功作榜样。

申伯具有好德行,温和仁爱又端正。安抚诸侯服万国,天下四方传美名。

吉甫作了这首诗,篇幅宏大语言精。它的含义非常好,赠给申伯表欢庆。

更多《诗经》。

5.《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孔子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毛公所传的毛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尹吉甫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名尹,称尹吉甫。,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6.《诗经》中《有梅》的意思

是摽有梅吧

大致上就是说梅子成熟了,快来人摘了吧,姑娘看到了就感慨自己像熟了的梅子一样,小伙子们啊,快来追求我吧。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本诗描写未嫁的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诗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变换,层层递进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