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闹红一舸 作者:姜夔 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2.冷香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本指花的清香。 唐 薛能《牡丹》之四:“浓艳冷香初盖 后,好风干雨正开时。”后亦可指清香的花,而且,常被诗人骚客在诗词 中引用。 宋•姜夔(暗香》:“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这里,香冷句指寒梅的香气透进诗人的屋子里 来。 唐•王建《野菊》:“晚艳出荒筲, 冷香著秋衣。”宋•道潜《与元规话 别》:“冷香秀色谁为主,趁取花时更一来。” 宋•姜夔《念奴娇》之一:“嫣 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金•党怀英《月上海棠》:“傲霜枝袅团珠蕾,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在这几首诗词里,冷香依次指菊花、梅花、荷花、秋菊。 3.描写“木芙蓉”的诗句有哪些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4.描写绵密的雨的诗句《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 《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 《北斋雨后》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文同---- 《即事二首》其一: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汪藻----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苏轼----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 ----韦应物----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5.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 【宋】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揭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 【简析】 这是一首歌咏荷花的词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想象与艺术手法,它代表了作者清刚冷隽与高雅峭拔的艺术风格。下面主要讲三个特点。 一是以少总多。所谓"以少总多",就是说,这首词里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本篇以优美而精炼的笔触描绘出荷花的风神及其个性。词中所写的荷花,非仅一时一地,而是作者把所见过的最美的荷花与池塘打总儿概括到一起,融汇成这首词的主题和形象。作者在词前小序中说,有三个地方的荷花给他的印象最为美好:一是武陵,二是吴兴,三是杭州。作者写这首词的地点可能是?quot;吴兴(《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将本词附于吴兴之后),但词中所咏却非止吴兴一地。它把三个地方的荷花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池塘中有小船,船行过程有鸳鸯相伴,船儿驶入人迹罕到的池塘深处,这里有美如仙女的荷花,使人神清气爽,醉意消失,在飒飒的雨声之中,播散出阵阵幽香,这幽香竟然凝结成迷人的诗句。直到日暮时分,诗人尚不忍离去,怕的是西风颇吹、红花凋谢。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把作者深情挽留……美好的大自然对诗人无限深情,诗人对大自然也深情无限。词中很难分出哪里是人、那里是花了。词中也很难分出作者所在之处到底是武陵,还是西湖、吴兴了。 二是词中有人。之所以出现上述意境,是因为词中有人在。这"人"不光指作者,而是指作者把荷花以及自然中的一切都人化一了。看:"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看:"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然而真正被人化了的却是荷花。看!这荷花打扮得多娇艳:"水佩风裳无数。"在作者感到暑热时,她为你"翠叶吹凉",甚至还可洒下一阵"菰蒲雨",(这"雨"实际是传来耳畔的荷叶相互磨擦的响声)。不管是日晒,还是雨淋,她始终为你撑起一把翠绿的雨伞:"青盖亭亭。"假如你饮酒过量,微有醉意,那么她的笑脸会使你清醒?quot;玉容消酒"。不仅如此,她的微笑,她的舞姿,以及随之而散发出的清冷的幽香,霎时间便转化成诗句。词中有人,正是诗意之所在。 三是句中有味。词之感人,在于词中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冷香"。"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词中极富创造性的词句,充分反映出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力。按常情分析,"嫣然摇动"怎么就会有"冷香飞上诗句"了呢?然而在词人看来,这"香"与"诗"却果真具有一致性。"香"是一种客观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气味,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而诗却是诉之于视觉或听觉的。按常情,嗅觉与视觉是不会直接沟通的,因为我们不能用鼻子去欣赏诗词,分析诗词。但是,在文学创作中,特别是诗词写作中,由于感情的激烈活动,有时却可以产生五官中各种感觉器官的联想,视觉有时可以沟通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从而开辟?quot;通感"的渠道,并借以形成创作活动与审美活动。欣赏音乐,可以在无形中看到画面,读诗,可以唤到某些香味,甚至以为这诗句就是由"香"组成的。。红楼梦中黛玉读《西厢记》就有"余香满口"的感受。这就是视觉与味觉的通感。同样,"冷香飞上诗句",自然可以从味觉和嗅觉转化为视觉了。从"香"转为"诗句"是作者感情态度产生联想的产物,反过来,读者也会跟着作者再回味一次这种感情联想所带来的美感享受。这种美感享受正是这?quot;味"之所在。 前面,我们谈到姜夔词喜用"冷"宇、"香"字。其实,这"冷香"二字正好代表了作者的艺术风格。表面看,作者写词,总是那么冷冷的、淡淡的,然而却自有其迷人之所在。这迷人的地方,就是词中所散发的经久不散的"冷香"。用"冷香"二字概括美夔的词风,似比"清刚冷峻与高雅峭拔"更加贴切而易懂。 6.关于寒秋的诗句有那些单独说寒秋的诗句可能没有把,大多数作品都是寄情于景。通过对寒秋的描写来抒发一种秋天特有的情绪。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7.古往今来关于写愁的诗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北宋-李清照《醉花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五代-温庭筠《梦江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唐五代-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唐五代-李煜《虞美人》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北宋-李清照《一剪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唐-李商隐《无题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乌夜啼》(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李清照)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 8.描写“菊花香”的经典诗句有哪些1.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菊花 唐代: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4.菊花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5.叹庭前甘菊花 唐代: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