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带诚的句子国风·周南·兔置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国风·鄘风·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更多见整合文档:/p/a1f0bc903acc 2.有关诚的古诗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3.带有诚字的诗词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俯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 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23.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 4.诚求 古今经典诗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5.诗经中逐城诗指什么题材的诗《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祥分如下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 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 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恋爱关系中的各种情景和具体矛盾,揭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心理. 不少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如《周南·关雎》、《周南·汉广》、《召南·摽有梅》、《秦风·蒹葭》等;还有的作品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鄘风·桑中》、《郑风·野有蔓草》等;有的作品则抒发失恋的痛苦和对干涉恋爱婚姻者的不满和反抗,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郑风·狡童》等;有的则表现了忠贞不渝的生死之恋,如《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等. 至于那些直接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虽不如爱情诗那样丰富多彩,却也展示了比较充实的内容.这类作品主要有两方面,有的写夫妻两情笃厚,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和美,如《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齐风·鸡鸣》;有的则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弃为主题,通常称为弃妇诗,如《郑风·谷风》、《卫风·氓》.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东》、《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等,尽管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这些史诗,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即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反映了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