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体式

1.宋词体式指的是什么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像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2.在诗词鉴赏中,谈谈你对诗词体式结构的理解

诗词的体式机构,按照一般对唐诗的理解,有5言,有七言比较多,也有六言的。最主要原因是诗句是表达一个意思的,而动词一个字,名词两个字的居多,形容词两个字的居多,这样的结构最容易表达。比如:晴天有白云,大雁排成行,春桃满笑靥,何处不相逢,现代有李白,此文似杜甫。

宋词的机构,是便于吟唱的标准格式,韵律不同,长短不同,所以又称长短句。比如我前些天写的长相思

长相思

——西湖印象

天外天,楼外楼,西湖长堤阴雨绵。再几度回眸。

桃花潭,西溪樟,红花绿叶伞相连。多几分离愁!

长相思是词牌名,在古时候有固定韵律的,就像我们现在的曲子,比如“大长今”的曲调,词可以填,格式及韵脚不能变。

再说诗词的韵,简单的说就是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很容易的用声调及韵母标注出来,而古人只能简单的分为平仄,及拼音中的1、2声和34声,这样读出来很上口,押韵要考虑韵母末尾相同,这样读起来有意思。当然并非所有的押韵,中间要间杂着其他韵音,这样才更有层次感。

具体你可以参见相关文章,这里三言两语,不知道你能否有个大概印象

3.楚辞的体式是什么

韵文体式。

韵文: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韵文者检查押韵之用。

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包括了如赋、诗歌、词曲等。

不同时代有其流行的韵文文体。

包括:

周、春秋: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辞 。

汉朝:汉赋、古诗、乐府 。

六朝:骈文、诗、赋。

唐朝:唐诗、乐府、赋。

宋朝:宋诗、宋词、赋 。

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赋。

明清:戏曲、诗、词、曲、赋。

蓝朝(近代):新诗、歌词、赋。

红朝(现、当代):诗、词、曲、歌、辞、赋。

4.什么是词的体式

按照词的字数的多少,从体式上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题武陵逸史编,为顾从敬重刊。卷中依据词的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五十八字以内的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的为长调。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今人多有提出,这一分法不甚科学,并举例说明,词中称"令"者,并非限于五十八字以内,如《百字令》等;《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五十八字体,又有六十字体,就不好将其划入小令或中调;《洞仙歌》既有八十三字体,又有九十三字、一百一十八字、一百二十六字体,也很难将其划入中调或长调。从这类例子来看,不无道理。

但依愚之见,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绝对的。茫茫词海林林总总,仅《全宋词》就收一千三百三十余家的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还有残篇五百三十余首。

《全宋词补辑》还收录一百一十四人的词作四百三十余首,其中除四十一人外,《全宋词》均未收录。这上二万余首词,从体例上总要大致有个分法才是。

仅《钦定词谱》中,就收录唐、五代、宋、元词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体例上千,大体上划分一下小令、中调、长调是必要的,纵有个别难断者,仍无碍大体。

5.宋词有多少种词体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

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

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

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

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

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 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

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

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

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

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

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

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

单调。

6.什么是词的体式

按照词的字数的多少,从体式上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题武陵逸史编,为顾从敬重刊。卷中依据词的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五十八字以内的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的为长调。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今人多有提出,这一分法不甚科学,并举例说明,词中称"令"者,并非限于五十八字以内,如《百字令》等;《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五十八字体,又有六十字体,就不好将其划入小令或中调;《洞仙歌》既有八十三字体,又有九十三字、一百一十八字、一百二十六字体,也很难将其划入中调或长调。从这类例子来看,不无道理。

但依愚之见,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绝对的。茫茫词海林林总总,仅《全宋词》就收一千三百三十余家的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还有残篇五百三十余首。

《全宋词补辑》还收录一百一十四人的词作四百三十余首,其中除四十一人外,《全宋词》均未收录。这上二万余首词,从体例上总要大致有个分法才是。

仅《钦定词谱》中,就收录唐、五代、宋、元词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体例上千,大体上划分一下小令、中调、长调是必要的,纵有个别难断者,仍无碍大体。

7.宋词按风格分为哪两种

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2、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扩展资料:

宋词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按长短规模分

1、小令

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但词中称“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

2、中调

中调是一种词调体式。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

3、长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

二、词牌来源划分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