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苏舜钦的诗歌

1.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有何特点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新方面,对同时的许多作家有过积极影响。欧阳修《苏学士文集序》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他在诗**新运动中的地位。苏舜钦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原于古,致于用"(《石曼卿诗集叙》),强调继承儒家文艺思想中的现实精神,文学要反映现实。他对散文创作的主张,见于《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尝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言也者,必归于道义;道与义,泽于物而后已。至是,则斯为不朽矣。故每属文,不敢雕琢以害正。"这和韩愈的文论一脉相承。他对诗歌创作的主张,主要见于《石曼卿诗集叙》:"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函愉乐悲郁之气,必舒于言","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乃设官采掇而监听之,由是弛张其务,以足其所思",因此,"弊乱无由而生。厥后官废,诗不传,在上者不复知民志之所向,故政化烦悖,治道亡矣。"这与白居易的诗论精神相一致。

苏舜钦的文学创作,可以进奏院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在前期,其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许多上皇帝书和上执政大臣书,打破了骈四俪六的束缚,文笔犀利,议论激烈,抨击弊政,要求改革,多是有战斗性的政论文。诗歌的突出特点也是具有政论性和战斗性,往往就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直抒己见。如《感兴》第3首,就林姓书生上书获罪的事件对统治者堵塞言路的残暴手段进行揭露和抨击。《庆州败》就一次丧师辱国的战役,对主将的怯懦无能和执政者的用人不当作了尖锐的指斥。《己卯冬大寒有感》、《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等五言长篇,深刻反映了天灾人祸交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的社会现象,对广大人民的苦难倾注了同情。《送李冀州诗》、《寄富彦国》、《送杜密学赴并州》、《送安素处士高文悦》一类诗,极力描述外患严重,鼓励友人们效命疆场。《吾闻》抒发了他梦寐不忘保卫边疆的壮志,诗中写道:"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阙。"象这种抒写英雄抱负的主题,在宋诗里最早见于苏舜钦的作品。

在后期,隐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视野,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减少,寄情山水的作品增加。散文《沧浪亭记》描写了沧浪亭的幽美风景,抒发逃避现实、冲旷自得的生活情趣。《初晴游沧浪亭》、《淮中晚泊犊头》、《夏意》等小诗,也写得新鲜恬淡。但他并没有真正忘怀于世事,象散文《答韩持国书》和诗歌《遣闷》、《淮中风浪》、《夏热昼寝感咏》等,都暴露了世态的炎凉和政治的黑暗,抒发了蒙冤受害、壮志难酬的悲愤。

苏舜钦是慷慨、豪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诗人,他的诗歌也热情奔放,有别于梅尧臣诗的微婉古淡、含蓄深远。欧阳修评他的诗"笔力豪隽"、"超迈横绝"(《六一诗话》),《宋史·苏舜钦传》也说他"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例如"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大风》),想象奇特,借助自然景物形象抒写愤世嫉俗、勃郁不平的情怀,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特点。但他的诗大多缺乏含蕴和韵味,语言也往往失之粗糙与生硬。

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2.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的古诗词

1、原诗: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2、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3、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4、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3.苏舜钦的夏意的全诗和意思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

4.苏舜钦的哪些诗能够反映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迁居开封(今属河南),北宋诗人。

时人把他与梅尧臣并称“梅苏”。苏舜钦曾担任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官职,因为他支持范仲淹所推行的庆历革新运动,为守旧派所憎恨,御史中丞王拱辰指使其属官劾奏苏舜钦,诬陷苏舜钦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的钱去宴请宾客,苏舜钦遂被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苏舜钦再次被任命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逝了。苏舜钦在对诗歌的政治作用的认识上,与梅尧臣是一致的。

他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诗之于时,盖亦大物。”这里所说的“大物”,就是指诗应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如果统治者有“采诗”的制度,就可以根据各地采集来的诗歌而“弛张其务”,实现“长治久安”的宏图伟业。

苏舜钦在批评“以藻丽为胜”的文学风气的同时,大力盛赞穆修、石曼卿等人“任以古道”的诗作,认为这些作品能“警时鼓众”。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诗人,他的诗通常能够反映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如《庆州败》、《吴越大旱》、《城南感怀呈永叔》等作品都尖锐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苏舜钦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5.试论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风格的异同

1、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

2、不同点:

1)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

2)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6.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的古诗词

1、原诗: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2、译文: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3、注释: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⑸满川:满河。

4、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