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的早年、中年、晚年诗各2首杜甫早期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中期诗: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勹)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晚期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杜甫早期诗歌名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6、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1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2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 2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3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3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3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7、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8、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9、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40、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1、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42、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曲江对酒》 4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二首》 4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 3.杜甫前期的诗与晚期的诗有什么变化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4.杜甫的三个时期的诗歌如果你好好看看杜甫的成长就明白了; 少年时,本来这个时期的他,在年少多彩,风华正茂之时,逍遥自在的四方游学,直到杜甫在朝中任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负责祭祀、礼乐。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这个时期多是郁郁不得志和报国无门的意气风发。 中年时,最是不好,遇上社会的大变革,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在这个是时期的他不仅仅是在个人问题,而是国家山河如下分崩离析的时刻,作为一个心怀国家的男人,只有一笔廖尽世事苦楚和悲欢,但也是他诗歌最为辉煌的时期。. 老去,最为可惜,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这时的他看尽世事,年老志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日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志存身朽,少年不在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