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耕

1.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诗经的原意

《诗经》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是对那些尸位素餐,不劳而获的人的讽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说真正的君子会有所作为,不吃白饭。

《孟子》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公孙丑对“不素餐”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君子应该耕地吃饭,自食其力,孟子对他这种看法做出解释,说明君子虽然不耕,但是能稳定政治,教化民众,也是“不素餐”。

2.古诗《耕》的作者资料的答

你所说的《耕》没有听说过,是不是这首:朝耕【明】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作者资料如下: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 “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

汉族,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止于吏部郎中。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其成就次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

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

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3.诗经中关于农耕的句子

载芟》篇开端九句: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饁,思媚其妇。

这是说除去草木,将土耕得散松松地。上千对的人一齐耘田,高田低田都有人耕作着。父、子、兄、弟,一个个筋强力壮,劲头儿挺足。送饭的闹闹嚷嚷地来了,都是些漂亮的娘儿们。这是大规模集体劳动的场面,以简短的文字描绘出复杂的动态,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色。又如《良耜》篇写收获的场面道: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这一节的大意是说:刷刷地收割,多多地堆积。堆得像墙一般高,梳篦一般密。上百的谷仓装满了。女人孩子都得到了休息。这里也是以寥寥几句展示巨幅图景,给人深刻的印象。

叙事诗是《大雅》里的突出部分之一。《绵》、《生民》、《公刘》三篇是其中更突出的部分。《生民》歌咏周始祖后稷的灵迹和功德,在那些神话化的叙写中反映周人对于这一传说人物的热爱,因为相传他是农业的发明者。

诞寊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寅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寅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

这一章写后稷被弃而不死的神异。最初得牛羊喂乳,最后得鸟类覆翼,当群鸟飞去的时候,后稷开始啼哭,声满道路。这些叙写,简洁而生动。三千年前的文学语言已经如此精炼,简直使人不得不惊异了。本篇写后稷试种瓜、豆、禾麻等庄稼:

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写后稷后来种谷的成绩:

实方实苞,实种实襃,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

这里有丰富多变化的形容词。此种对于庄稼的郑重的描写,反映古人对于掌握农业技术的喜悦。

《公刘》篇写周人由邰到豳的一次移民,从准备起程写到定居营建。关于观测地形、经营官室、分配田亩、君臣宴饮,以及水利、军制,甚至锻冶等事都有叙写。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挂着佩刀,上下山原。这就是勤劳的移民领袖公刘的形象。

于时处处,于是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这就是开始得到安居的大众,欢乐笑语的生活图景。

《绵》是写周人在古公□父率领下,由豳迁到岐下的又一次移民。诗共九章,从迁岐、授田、筑室直写到对外族的斗争。第三章写岐下土地的肥沃道:

周原朊朊,堇荼如饴。

连苦菜都长得像糖一样甜,见得水土之美,真是善于形容了。第五、六章写开始建筑的情形道:

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抹之□□。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鼓弗胜。

敲起大鼓本是为了鼓励劳动,但是百堵之墙同时并起,盛土、倒土、持土、削土的声音把鼓声都压下去了。读了这一段,那场地上众多的劳动者和十分起劲的劳动的场面一下子就像在读者眼前出现。这真是有声有色的文字。

相关
上一篇
诗经四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