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唐代有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1. 与唐代诗有关的典故

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以后。他帐然若失。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人面不知何处去,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清明节这天,桃花依旧笑春风,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2. 与“一”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将进酒》唐代:李白

释义: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代:王安石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释义: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释义: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唐代:刘禹锡

释义: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释义: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0、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释义: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3. 与光明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唐代·聂夷中《咏田家 / 伤田家》

释义:我但愿君王的心啊,能够变成一支光明的蜡烛。

2.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唐代·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释义: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3.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两汉·刘向《九叹·逢纷》

释义:我的名字与天地相齐啊,光辉灿烂如同群星。

4.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唐代·李贺《宫娃歌》

释义:希望君王能像太阳那样光明,放我走吧,跨鱼破浪我也马上起程!

5.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唐代·张籍《省试行不由径》

6.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唐代·韩偓《僧影》

7.旧物复光明,洪炉再埏熔。——唐代·陈陶《涂山怀古》

8.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唐代·王维《愚公谷三首(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9.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唐代·白居易《薛中丞》

10.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圆。——唐代·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

4. 与梅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唐代李商隐《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释义: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2、宋代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释义: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3、宋代张嵲《墨梅》: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释义:在山边的幽谷里和水边的村庄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让过客魂断不舍。一直遗憾的是东风没有情趣,越发地吹拂着烟雾似的朦胧细雨使黄昏更加暗淡。

4、唐代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释义: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湛蓝的楚天。夜晚北风吹来阵阵暗香,清晨浓霜增添洁白一片。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山重水复阻隔遥远。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用什么安慰远方友人的思念?

5、宋代刘克庄《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释义: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5. 几首唐代的古诗(单个字的意思+全部诗的意思)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释:

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2.雪山:祁连山脉。

3.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4.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5.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汉书·傅介子传》)。此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唐诗别裁》:"作豪语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贤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人绝句精华》:"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6. 唐代诗词、意思、赏析、题目

“早发白帝城”的相关资料:

诗句年代:唐朝唐肃宗时期

诗句类型:七言绝句

作品名称: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句“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

唐肃宗时期李白因李璘案流放夜郎,在走到白帝城的时候忽然得到朝廷赦免他的消息,李白接到这个消息悲喜交加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诗句。

“早发白帝城”原文翻译:

一早就离开了彩云缭绕白帝城,江陵虽然有千里之遥但是只需一天就可以到了。这一路上猿叫了不停,我们的小船依然度过了万重山。

地理知识之《白帝城》在哪里:

白帝城在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是汉朝时期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因为公孙述自称"白帝"因此此地得名白帝城。三国时期的刘备在夷陵战败后就死在了白帝城,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就是发生在这里。历史上除了李白,还很多文人雅士来过白帝城,比如杜甫,白居易,苏轼等等。

7. 与唐代兴亡有关的诗

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