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舒婷创作的诗歌

1.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简介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1、如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低的不是)”.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吟唱祖国母亲.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2.舒婷有哪些诗

舒婷的诗 1、《北戴河之滨》 那一夜 我仿佛只有八岁 我不知道我的任性 要求着什么 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 引我走向沙滩 在那里 温柔的风 抚摸着毛边的月晕 潮有节奏地 沉没在黑暗里 发红的烟头 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 你嘲弄地用手指 捺灭那躲闪的火星 突然你背转身 掩饰地 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 海怎么啦 什么也看不见 你瞧 我们走到了边缘 那么恢复起 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 回到冰冷的底座上 献给时代和历史 以你全部 石头般沉重的信念 把属于你自己的 忧伤 交给我 带回远远的南方 让海鸥和归帆 你的没有写出的诗 优美了 每一颗心的港湾 2、《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把我轻轻吹送 顺着温暖的海流 漂向北方 3、《北京深秋的晚上》 (一) 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 去扑灭群星 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 发出潮水般的喧响 我们也去吧 去争夺天空 或者做一片小叶子 回应森林的歌唱 (二) 我不怕在你面前显得弱小 让高速的车阵 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 世界在你的肩后 有一个安全的空隙 车灯戳穿的夜 桔红色的地平线上 我们很孤寂 然而正是我单薄的影子 和你站在一起 (三) 当你仅仅是你 我仅仅是我的时候 我们争吵 我们和好 一对古怪的朋友 当你不再是你 我不再是我的时候 我们的手臂之间 没有熔点 没有缺口 (四) 假如没有你 假如不是异乡 微雨、落叶、足响 假如不必解释 假如不用设防 路柱、横线、交通棒 假如不见面 假如见面能遗忘 寂静、阴影、悠长 (五) 我感觉到:这一刻 正在慢慢消逝 成为往事 成为记忆 你闪耀不定的微笑 浮动在 一层层的泪水里 我感觉到:今夜和明夜 隔着长长的一生 心和心,要跋涉多少岁月 才能在世界那头相聚 我想请求你 站一站。

路灯下 我只默默背过脸去 (六) 夜色在你身后合拢 你走向夜空 成为一个无解的迷 一颗冰凉的泪点 挂在“永恒”的脸上 躲在我残存的梦中 4、《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5、《致大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6、《悼》 ——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 请你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 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 请你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 我要一路播种火花 你已渐次埋葬了破碎的梦 受伤的心 和被损害的年华 但你为自由所充实的声音,决不会 因生命的消亡而喑哑 在你长逝的地方,泥土掩埋的 不是一副锁着镣铐的骨架 就像可怜的大地母亲,她含泪收容的 那无数屈辱和谋杀 从这里要长出一棵大树 一座高耸的路标 朝你渴望的方向 朝你追求的远方伸展枝桠 你为什么牺牲?你在哪里倒下 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 历史掩起脸暂不回答 但未来,人民在清扫战场时 会从祖国的胸脯上 拣起你那断翼一样的旗帜 和带血的喇叭…… 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 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 7、《归梦》 以我熟悉的一枝百合 (花瓣落在窗台上) ——引起我的迷惘 以似乎吹在耳旁的呼吸 (脸深深埋在手里) ——使我屏息 甚至以一段简单的练习曲 (妈妈的手,风在窗外) ——唉,我终于又能哭出来 以被忽略的细节 以再理解了的启示 它归来了,我的热情 ——以片断的诗 8、《鼓岭随想》 宁立于群峰之中 不愿高于莽草之上 ——题记 我渴 我的鞋硌脚 我习惯地说别 否则我生气了 我故作恼怒地回过头 咦,你在哪里呢 圆月 像一个明白无误的装饰音 证明我的随想曲 已经走调 泪水涌出眼眶 我孤零零地 站住 你的视线所无法关切的地方 峰群似以不可言喻的表情 提醒我 远远地,风在山鼓吹号 呼唤我回到他们中间 形成一片 被切割的高原 我还渴 我的鞋硌脚 我仍然不住地 在心中对你絮絮叨叨 终于我忍。

3.著名诗歌创作人舒婷的作品有那些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写作特点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等。

作品有:

“我爱你” ……之间 阿敏在咖啡馆 安的中国心 白柯 白天鹅 北戴河之滨 北京深秋的晚上

奔月 别了,白手帕 禅宗修习地 初春 春夜 春雨绵绵 聪的羽绒衣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悼 滴水观音 读给妈妈听的诗 放逐孤岛 枫叶 复活 给东京电脑人回信 给二舅舅的家书

鼓岭随想 故地重游 归梦 国光 海滨晨曲 海的歌者 好朋友 呵,母亲 **墓地

花溪叶笛 怀念 怀念汗水 还乡 黄昏 黄昏星 惠安女子 魂之所系 寄杭城 叫哥哥 惊蛰 镜

镌在底座上 绝响 馈赠 蓝色的火焰 老朋友阿西 离人 立秋华年 流水线 路遇 旅馆之夜

履历表 落叶 眠钟 你们的名字 茑萝梦月 女朋友的双人房 女侍 破碎万花筒 起飞 墙 秋思

秋夜送友 群雕 人心的法则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日落白藤湖 山弯公园 神女峰 诗与诗人 始祖鸟

双桅船 水杉 水仙 朔望 四月的黄昏 送友出国 天职 停电的日子 童话诗人 脱轨 往事二三 无

题(1) 无题 西西里太阳 夏夜,在槐树下…… 仙人掌 献给我的同代人 向北方 小窗之歌

小渔村的童话 斜坡 兄弟,我在这儿 夜读 一代人的呼声 一种演奏风格 雨别 原色

圆寂 远方 在潮湿的小站上 在故乡的山岗上 皂香草 赠 这个人 致-- 致大海 中秋夜 周末晚上 珠贝 自画像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最后的挽歌 船 致橡树 舒婷诗鉴赏

4.著名诗歌创作人舒婷的作品有那些

1.致橡树 2.也许 3.这也是一切 4.礁石与灯 5.思念 6.致大海 7.秋夜送友 8.海滨晨曲 9.初春 10.人心的法则 11.中秋夜 12.悼 13.赠 14.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5.珠贝——大海的眼泪 16.四月的黄昏 17.呵,母亲 18.归梦 19.北京深秋的晚上 20.一代人的呼声 21.往事二三 22.流水线 23.墙 24.群雕 25.献给我的同代人 26.向北方 27.兄弟,我在这儿 28.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29.芒果树 30.周末晚上 31.北戴河之滨 32.鼓岭随想 33.在潮湿的小站上 34.无题(1) 35.惠安女子 36.馈赠 37.童话诗人 38.小窗之歌 39.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5.舒婷共写过多少首诗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舒婷1969年下乡插队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返城当工人做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上发表诗歌作品,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从事专业写作。

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有《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选入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

6.分析舒婷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歌中蕴藏着灵魂深处的力量,引起一代代人的情感共鸣。舒婷的诗歌以迥异于他人的诗风,在中国文坛自成一派。它借助对各种事物细致的描写,折射出了迷惘与希望并存的复杂心路。

朦胧诗派中,舒婷的诗歌创作很有代表性。以她优美的风格,口语化的叙事内容,触动了无数人敏感的神经。她的诗歌特色还在于充分展示了一个女性所特有的细腻与柔美。通过层层递进与韵律的转换,把种种深刻的哲理平实的展现出来。因此研究她诗歌语言的创作特征,对于现在的诗歌发展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1.憧憬与忧伤并存的特点。在舒婷的诗歌中,鲜明的交织着两种不同的感受。

1.1 像早期的《至大海》,刻画出了不畏风暴,顽强抗争的主题,作者写到:“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当她反思当今社会的时候,不会只沉浸在无望的痛苦中,而是积极的做出自己的反应。到后来的《神女峰》,表达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构,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 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淋漓尽致的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的剖示。

1.2 舒婷的诗歌创作始于“四害”横行的年月。当时,到处弥散着沉重的优郁和感伤,痛苦和哀怨。她以自己敏锐的情感触角,无声的记录下那段屈辱与荒诞的时代。“我的痛苦变为优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雨别》);当一代人的青春即将凋落,她惟有用如此无奈的言语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悲哀。正是由于有如此愤慨的反抗风暴,才孕育了后来对人生无尽的思考:“或许追求了一生/仍然得从追求本身寻找”(《送友出国》)。

2.以“爱”贯穿主题。“爱”是她情感供养的神明,是她潜意识里最朴素的心声。

在舒婷的诗歌中, 既有自爱: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没有沉沦”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下。“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正是她这种蔑视黑暗的勇气,才有了对“生命人性的呼告”。在《致橡树》里,更是提出了一种明确的爱情观:“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不与是一种爱屋及乌的附和,而是对爱情的坚持与理解。“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不用世俗的眼光审视爱情,不把爱情当作一种交易。一起走过的日子有风有雨,有高潮与低谷,皆是心灵交融的大爱。显而易见她的这种不拘泥于世态的爱情观,对如今的社会具有很深刻的影响。

7.舒婷代表作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相关
下一篇
菲古诗词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